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惠补阙》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
清俸供僧尽,沧洲寄迹深。
东门有归路,徒自弃华簪。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人在诏书下达后,深入竹林,心中充满了去官之意。他性格刚毅,直言不讳,对官场生活已无眷恋,决心弃官归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首联“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描绘了诏书下达,搜寻隐居高人,而这位高人却选择深入竹林,远离世俗纷扰。这一联通过“诏下”与“高人入竹林”的对比,展现了高人的清高气节与对世俗的不屑一顾。 颔联“长因抗疏日,便作去官心。”描述了高人因长期直言进谏,早已萌生去官之心。这一联通过“抗疏”与“去官心”的因果关系,突显了高人刚毅性格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颈联“清俸供僧尽,沧洲寄迹深。”描绘了高人用微薄的俸禄供养僧人,自己寄居在沧州深处。这一联通过“清俸供僧尽”与“沧洲寄迹深”的描绘,展现了高人清廉自持、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尾联“东门有归路,徒自弃华簪。”表达了高人东门之路可行归隐,他却自弃华贵的发簪,决心不再回官场。这一联通过“东门有归路”与“自弃华簪”的对比,强调了高人决心弃官归隐,不再留恋权位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高人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不屑一顾,对清廉自持、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直言进谏精神的赞美。
创作背景
《送惠补阙》是唐朝诗人林宽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诗人的好友惠补阙辞官隐居有关。惠补阙作为朝廷官员,因为对官场生活产生厌倦,决定辞官归隐山林。林宽为了表达对其决定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描述了政府下令搜捕隐居高士,高人遁入竹林的情境,暗喻惠补阙辞官隐居的行为。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充满了对友人的理解和赞美,也展示了诗人自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诗词关键字: 归路 高人
相关诗词
  • 1
    [唐]
    只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
    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
    讲不停雷雨,吟当近海流。
    降霜归楚夕,星冷玉泉秋。
  • 2
    [唐]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
    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
    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
    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
    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
    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
    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
    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 3
    [唐]
    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
    锦石照碧山,两边白鹭鸶。
    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
    上有琴高水,下有陵阳祠。
    仙人不见我,明月空相知。
    问我何事来,卢敖结幽期。
    蓬山振雄笔,绣服挥清词。
    江湖发秀色,草木含荣滋。
    置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
    愧无海峤作,敢阙河梁诗。
    见尔复几朝,俄然告将离。
    中流漾彩鹢,列岸丛金羁。
    叹息苍梧凤,分栖琼树枝。
    清晨各飞去,飘落天南垂。
    望极落日尽,秋深暝猿悲。
    寄情与流水,但有长相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