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作品赏析
此诗与《秦风·无衣》题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却完全两样。从字面上看,似觉并无深意。然诗句朴实无华,皆从肺腑中流出:“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拣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舒坦,那样美观。”“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合身,那样温暖。”语言自然流畅,酷肖人物声口。感情真挚,读之令人凄然伤怀。
对于诗中的句读,旧说两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认为应标点为:“岂曰无衣?七兮。”前四字为一句,用以自问,后二字为一句,用以自答,诗人正是在这种自问自答中,抒写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词的解释上也颇多歧见。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诗集传》以为“侯伯七命,其车旗衣服,皆以七为节。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变‘七’言‘六’者,谦也,不敢以当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于天子之卿亦幸矣。”朱熹的解释,完全服从于他对于这首诗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既然是述晋武公向周釐王请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释为“诸侯七命”,把“六”解释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释为“天子”。前二者与晋武公的诸侯身份相当,后者则与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称。其说固然言之成理,不失为一家之见,然与诗的本意可能相去甚远。
从对此诗主题的理解出发,“七”和“六”俱为数词,也可以看作虚数,极言衣裳之多。而“子”则为第二人称的“你”,也即缝制衣裳的妻子。这样的理解,应该是符合诗的本意的。
全诗分为两章,字句大体相同,唯两起变动一个字:“七”易为“六”;两结也变动一字:“吉”易为“燠”。这主要为的是适应押韵的需要。从全篇来说,相同的句式重复一遍,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之妙。
创作背景
《诗经》中的《无衣》是一首反映先秦时期人民生活和思想的诗歌,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无衣》的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周王室的内乱和戎族的入侵,导致国家陷入危机,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国人民奋起反抗,与周王室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家园。二是秦国的军事制度和社会风尚,即崇尚武力、英勇善战的社会风气,以及士兵之间的团结友爱、同仇敌忾的精神面貌。 因此,《无衣》既是一首反映时代背景的诗歌,也是一首表达人民心声和爱国情感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上一首
《无衣》
下一首
《子衿》
诗词关键字: 不如
相关诗词
  • 1
    [宋]
    怪新年、倚楼看镜,清狂浑不如旧。暮云千里伤心处,那更乱蝉疏柳。凝望久。怆故国,百年陵阙谁回首。功名大谬。叹采药名山,读书精舍,此计几时就。
    封侯事,久矣输人妙手。沧洲聊作渔叟。高冠长剑浑闲物,世上切身惟酒。千载后。君试看,拔山扛鼎俱乌有。英雄骨朽。问顾曲周郎,而今还解,来听小词否。
  • 2
    [宋]
    向江头、几回凝望,垂杨那畔舟才舣。江神似识东归意。故放一篙春水。却总被。三百里人家、祖帐连天起。且行且止。便为汝迟留,三朝两日,如此只如此。还须看,世上忧端如猬。一枰白黑棋子。肥边瘦腹都闲事。毕竟到头何似。当此际。要默识沈思,一著惺惺地。目前谁是。料当局诸公,敛容缩手,日夜待公至。
  • 3
    [宋]
    鹏翼将图南,垂天上扶摇。
    飞飞寻常闲,深树乘风蜩。
    大观与小智,从事不同条。
    扬雄老执戟,金张珥汉貂。
    松柏有本心,蒲柳望秋凋。
    久矣结舌瘖,狂言始今朝。
    崔王两骥子,神俊万里超。
    惊人吐嘉句,拔俗振高标。
    频来草玄宅,共语清入寥。
    处己愿如舜,致君敢不尧。
    回观势利场,内热作惊潮。
    趋时愧才全,傲世乃士骄。
    二生浪许可,弹炙则求鴞。
    围棋饭後约,煨栗夜深邀。
    尔来数到门,玉趾不惮遥。
    相期淡薄处,行乐亦云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