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作品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国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本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塞上曲》的创作背景是基于唐朝时期的边塞生活和战争现实。王昌龄作为一位有边塞生活经历的诗人,他的边塞诗往往是纪实之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在《塞上曲》中,他通过描绘边塞秋景和征人的生活,表达了对战争和苦难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对英勇的戍边将士表示了赞美和同情。 具体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有关,这些战争给边塞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诗中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等描写,反映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肃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征人不归、战争不休的悲痛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矜夸 游侠儿 芦草
相关诗词
  • 1
    [明]
    白璧惣顽矿,沦晦同泥沙。
    朽坏生夜光,见者咸惊嗟。
    君子分寂寞,小人互矜夸。
    枯瘁若秋蓬,鲜艳如春华。
    狂风忽簸荡,飘落归谁家。
  • 2
    [唐]
    妾家近隔凤凰池,粉壁纱窗杨柳垂。
    本期汉代金吾婿,误嫁长安游侠儿。
    儿家夫婿多轻薄,借客探丸重然诺。
    平明挟弹入新丰,日晚挥鞭出长乐。
    青丝白马冶游园,能使行人驻马看。
    自矜陌上繁华盛,不念闺中花鸟阑。
    花间陌上春将晚,走马斗鸡犹未返。
    三时出望无消息,一去那知行近远?
    桃李花开覆井栏,朱楼落日卷帘看。
    愁来欲奏相思曲,抱得秦筝不忍弹。
  • 3
    [宋]
    严子陵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逢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