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品赏析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
朱熹在分析第一章时,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他的说法看起来很辩证,都是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而且兼顾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然而他却是用程朱理学来说诗,这一点从他对第二章的解释中看得更加清楚。
《诗集传》释第二章结句引程子(程颐)曰:“玉之温润,天下之至美也。石之粗厉,天下之至恶也。然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犹君子之与小人处也,横逆侵加,然后修省畏避,动心忍性,增益预防,而义理生焉,道理成焉。”程子说诗与朱子说诗,如出一辙,皆为引申之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字面而言,就是另一座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今人也常常引以为喻。然而是否为诗的本义呢,并不能完全确定。
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从“招隐诗”这一主题出发,将诗中所有比喻都一一与人事挂钩,虽不无牵强附会,倒也自成一说。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在广袤的荒野里,诗人听到鹤鸣之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然后看到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再向前看,只见一座园林,长着高大的檀树,檀树之下,堆着一层枯枝败叶。园林近旁,又有一座怪石嶙峋的山峰,诗人因而想到这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诱发读者产生思古之幽情。
上一首
《崧高》
下一首
《鸿雁》
诗词关键字: 潜在 在于 可以
相关诗词
  • 1
    [唐]
    飞飞鸳鸯鸟。
    举翼相蔽亏。
    俱来绿潭里。
    共向白云涯。
    音容相眷恋。
    羽翮两逶迤。
    苹萍戏春渚。
    霜霰绕寒池。
    浦沙连岸净。
    汀树拂潭垂。
    年年此游玩。
    岁岁来追随。
    凤凰起丹穴。
    独向梧桐枝。
    鸿雁来紫塞。
    空忆稻粱肥。
    乌啼倦依托。
    鹤鸣伤别离。
    岂若此双禽。
    飞翻不异林。
    刷尾青江浦。
    交颈紫山岑。
    文章负奇色。
    和鸣多好音。
    闻有鸳鸯绮。
    复有鸳鸯衾
  • 2
    [唐]
    新秋入破宅,疏淡若平郊。
    户牖深如窟,诗书乱似巢。
    移床惊蟋蟀,拂匣动蟏蛸。
    静把泉华掬,闲拈乳管敲。
    桧身浑个矮,石面得能幽页。
    小桂如拳叶,新松似手梢。
    鹤鸣转清角,鹘下扑金髇。
    合药还慵服,为文亦懒抄。
    烦心入夜醒,疾首带凉抓。
    杉叶尖如镞,藤丝韧似鞘。
    偾田含紫芋,低蔓隐青匏。
    老柏浑如疥,阴苔忽似胶。
    王余落败堑,胡孟入空庖。
    度日忘冠带,经时忆酒肴。
    有心同木偶,无舌并金铙。
    兴欲添玄测,狂将换易爻。
    达人唯落落,俗士自譊譊。
    底力将排难,何颜用解嘲。
    欲销
  • 3
    [魏晋]
    凉风厉秋节。
    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
    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
    陈卒被隰埛。
    征夫怀亲戚。
    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
    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
    喟然感鹤鸣。
    日月不安处。
    人谁获恒宁。
    昔人从公旦。
    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
    暂往必速平。
    弃余亲睦恩。
    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
    报我素餐诚。
    夙夜自恲性。
    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
    岂敢听金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