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钓得神鱼金作鳞,废台百尺漫嶙峋。 丝纶不入非熊梦,当日何人老渭滨。 |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钓得神鱼金作鳞,废台百尺漫嶙峋。”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寓言的描述,展现了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意境。
“钓得神鱼金作鳞”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渔夫在深海中垂钓的场景。这里的“神鱼”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智慧和神秘,而“金作鳞”则暗示了收获的丰富和意外之喜。这不仅是对渔夫勤劳和耐心的赞美,也是对他在大自然的挑战中获得成功的庆祝。
“废台百尺漫嶙峋”则转向了对过去的回忆,通过描述一座废弃的古台,引发了对历史变迁和时间无情的有力表达。这里的“废台”象征着过去的辉煌和曾经的繁华,而“百尺”和“嶙峋”则描绘了古台的残破和峻峭,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丝纶不入非熊梦,当日何人老渭滨。”则揭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人生目标的追求。这里,“丝纶不入”暗示了诗人可能未能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未能达到他预期的目标。“非熊梦”是引用吕尚渭水遇文王的故事,这里表示诗人希望能像吕尚那样得到明主的赏识。而“当日何人老渭滨”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在渭水边得到自己的伯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渔夫、废台、丝纶、熊梦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渔夫、废台等意象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盼。诗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
创作背景
**《钓台》是宋朝诗人方信孺创作的诗,创作背景与严子陵钓台相关**。严子陵钓台是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字子陵)隐居垂钓的地方,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富春江畔。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与严光是同窗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邀请严光入朝为辅,但严光坚辞不就,归隐富春山,垂钓终老。严光的高风亮节和不慕权贵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传颂,严子陵钓台也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隐逸文化象征。
方信孺的《钓台》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严子陵隐逸精神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相关诗词
-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
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
旧隐人如在,清风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钓石俯春流。
鸟向乔枝聚,鱼依浅濑游。
古来芳饵下,谁是不吞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