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国各万里,同吟六七年。 可堪随北雁,迢递向南天。 水共行人远,山将落日连。 春淮有双鲤,莫忘尺书传。 |
| 园锁开声骇鹿群,满林鲜箨水犀文。 森森竞泫林梢雨,木雙木雙争穿石上云。 并出亦如鹅管合,各生还似犬牙分。 折烟束露如相遗,何胤明朝不茹荤。 |
|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 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
| 坐彻秦城夏,行登越客船。 去留那有著,语默不离禅。 叶拥临关路,霞明近海天。 更寻同社侣,应得虎溪边。 |
|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深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
| 劳歌好自看,终久偶齐桓。 五字若教易,一名争得难。 侵窗红树老,荫砌雪花残。 莫效齐僚属,东归剪钓竿。 |
| 九级耸莲宫,晴登袖拂虹。 房廊窥井底,世界出笼中。 照牖三山火,吹铃八极风。 细闻槎客语,遥辨海鱼冲。 禁静声连北,江寒影在东。 谒师开秘锁,尘日闭虚空。 |
| 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 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 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 |
| 杂芳涧草合,繁绿岩树新。 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馀春。 竹寺过微雨,石径无纤尘。 白衣一居士,方袍四道人。 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 城中山下别,相送亦殷勤。 |
| 暂别庙堂上,雄藩去豁情。 秋风生雁渚,晚雾湿龙旌。 吟里过侯服,梦中归帝城。 下车军庶乐,千里月华清。 |
| 春色遍远道,寂寞闽中行。 碧水何渺渺,白云亦英英。 离人不可望,日暮芳洲情。 黄鹤有逸翮,翘首白云倾。 欲为山中侣,肯秘辽天声。 蓝缕真子褐,葳蕤近臣缨。 以兹夺尔怀,常恐道不成。 吾门弟子中,不减惠休名。 一性研已远,五言功更精。 从君汗漫游,莫废学无生。 忍草肯摇落,禅枝不枯荣。 采采慰长路,知吾心不轻。 幻情有去住,... |
| 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
| 山寒天降霜,烟月共苍苍。 况此绿岩晚,尚馀丹桂芳。 禅心殊众乐,人世满秋光。 莫怪频回首,孤云思帝乡。 |
| 万峰秋尽百泉清,旧锁禅扉在赤城。 枫浦客来烟未散,竹窗僧去月犹明。 杯浮野渡鱼龙远,锡响空山虎豹惊。 一字不留何足讶,白云无路水无情。 |
| 莫厌通宵坐,贫中会聚难。 堂虚雪气入,灯在漏声残。 役思因生病,当禅岂觉寒。 开门各有事,非不惜馀欢。 |
|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日暮东林下,山僧还独归。 昔为庐峰意,况与远公违。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会寻名山去,岂复望清辉。 |
| 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 烟深草湿昨夜雨,雨后秋风渡漕河。 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 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 |
| 寒踪白云里,法侣自提携。 竹径通城下,松门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似武陵迷。 仿佛方知处,高峰是会稽。 |
| 〔上人外人内天。 不定不乱。 舍法而渊泊。 无心而云动。 色空无碍。 不物物也。 默语无际。 不言言也。 故吾徒得神交焉。 玄关大启。 德海群泳。 时雨既降。 春物具美。 序于诗者。 人百其言。 〕少年不足言。 识道年已长。 事往安可悔。 余生幸能养。 誓从断臂(一作荤)血。 不复婴世网。 浮名寄缨佩。 空性无羁鞅。<... |
| 几年出家通宿命,一朝却忆临池圣。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衡阳客舍来相访,连饮百杯神转王。 忽闻风里度飞泉,纸落纷纷如跕鸢。 形容脱略真如助,心思周游在何处。 笔下惟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去。 怪状崩腾若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 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 于今年少尚如此,历睹远代无伦比。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