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 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 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 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 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萝筱慰舂汲,岩潭恣讨论。 泄云岂知限,至道莫探元。 且愿启关锁,于焉微尚存。 |
| 昔年湖上客,留访雪山翁。 王氏船犹在,萧家寺已空。 月高花有露,烟合水无风。 处处多遗韵,何曾入剡中。 |
|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况是天游宫。 双岭前夹门,阁道复横空。 宝坊若花积,宛转不可穷。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饶风。 秋晏景气迥,皛明丹素功。 将近隐者邻,远与西山通。 大师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
| 百缘唯有什公瓶,万法但看一字经。 从遣鸟喧心不动,任教香醉境常冥。 莲花天昼浮云卷,贝叶宫春好月停。 禅伴欲邀何著作,空音宜向夜中听。 |
| 上人远自西天竺,头陀行遍国朝寺。 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护法护身唯振锡,石濑云溪深寂寂。 乍来松径风更寒,遥映霜天月成魄。 后夜空山禅诵时,寥寥挂在枯树枝。 真法常传心不住,东西南北随缘路。 佛川此去何时回,应真莫便游天台。 |
| 珠树玲珑隔翠微,病来方外事多违。 仙山不属分符客,一任凌空锡杖飞。 |
| 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 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 |
| 东西分我情,魂梦安能定。 野客云作心,高僧月为性。 浮云自高闲,明月常空净。 衣敝得古风,居山无俗病。 吟听碧云语,手把青松柄。 羡尔欲寄书,飞禽杳难倩。 |
|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 山川祈雨毕,云物喜晴开。 抗礼尊缝掖,临流揖渡杯。 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 沧洲趣不远,何必问蓬莱! |
| 春往海南边,秋闻半夜蝉。 鲸吞洗钵水,犀触点灯船。 岛屿分诸国,星河共一天。 长安却回日,松偃旧房前。 |
|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古偈穿花线,春装卷叶衣。 僧墟回水寺,佛陇启山扉。 爱别吾何有,人心强有违。 |
| 陈世凋亡后,仁祠识旧山。 帝乡乔木在,空见白云还。 双塔寒林外,三陵暮雨间。 此中难战胜,君独启禅关。 |
|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 落池才有响,喷石未成痕。 独映孤松色,殊分众鸟喧。 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 |
| 李白亡,李贺死,陈陶赵睦寻相次。 须知代不乏骚人,贯休之后,惟修睦而已矣。 睦公睦公真可畏,开口向人无所忌。 才似烟霞生则媚,直如屈轶佞则指。 意下纷纷造化机,笔头滴滴文章髓。 明月清风三十年,被君驱使如奴婢。 劝君休,莫容易,世俗由来稀则贵。 珊瑚高架五云毫,小小不须烦藻思。 |
| 昔年庐岳闲游日,乘兴因寻物外僧。 寄宿爱听松叶雨,论诗惟对竹窗灯。 各拘片禄寻分别,高谢浮名竟未能。 一念支公安可见,影堂何处暮云凝。 |
| 伊余龙钟归海涯,千山万水情自怡。 梦公别我还上国,江边惨执行迟迟。 向我道云中觅伴未得伴,又示我数首新诗尽是诗。 只恐不如此,若如此如此,即须天子知。 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 前程胜事未可涯,但恐圭峰难入手。 莲峰掌记韩拾遗,雁行雍穆世所稀。 二十年前即别离,凭师一话吟朝饥。 |
| 一作题终南翠微寺翠微终南里,雨後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
| 禅客无心忆薜萝,自然行径向山多。 知君欲问人间事,始与浮云共一过。 |
| 翠微终南里,雨后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相喜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
| 禅客诗家见,凝寒忽告还。 分题回谏笔,留偈在商关。 盘径缘高雪,闲房在半山。 自知麋鹿性,亦欲离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