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衰发半白,笑面微红。 野水秋无像,丛林春有功。 华繁粉梦蝶,天远没飞鸿。 借问分身几许,相随南北西东。 |
| 妙出名象,非心非相。 混融古今,是相是心。 发白晓霜厚,眼寒秋水深。 寄语山形拄杖子,大家相伴做丛林。 |
| 尘刹分身看化机,青烟几处午家炊。 面墙坐照丛林事,持钵丐缘云水饥。 出谷鸟传春次第,漾舟人爱月相随。 归来定有饱参句,笑解枯禅篾肚皮。 |
| 苕霅溪头柳眼青,食时持钵众香城。 诸邻定怪颠毛白,久客自怜心境清。 重念雪寒亲麈语,无忘水暖走鸥盟。 饱丛林汉深相悉,笋蕨春山次第生。 |
| 净居众天人,宫殿随所适。 少仕老不归,重门闭榛棘。 道人秀丛林,妙语出禅寂。 是身如浮云,随处同建立。 平生与二子,嗜好用一律。 我此复助缘,语绮已多责。 何年一把茅,据坐孤崒嵂。 呵佛骂祖师,涂糊千五百。 |
| 辞大丛林卓小庵,岂知捷径在终南。 狂歌不晓花十八,饿死休贪芧四三。 汉有子云尤苦思,晋惟逸少不清谈。 君看尼父生知者,问了苌弘又问聃。 |
| 华旂戒昧旦,之子北赴阙。 丛林无繁条,天气正十月。 中逵判绸缪,岂不念鹣蟨。 赠子金琅玕,呐呐心结愲。 京国多缁尘,终风永夕发。 修坂无逸轨,知者备失蟨。 故家亦有欢,浮荣亦有歇。 志士无闲居,国忧固臲卼。 将子东门行,微言不堪说。 ¤ |
| 背独全提话已圆,孤风凛凛播皇天。 无端更把闲毛齿,惹得丛林口耳传。 |
| 鉴像谷神,云心月影。 閒閒不宰於功,历历无私於应。 莫问正偏,谁论动静。 自方自圆,谁欠谁剩。 能来异类中行,常处那伽大定。 云水丛林自恣人,果如是也须相庆。 |
| 一物长灵,十方普应。 骑声跨色,超眺越听。 浩浩也能纵能横,如如也能动能静。 参饱丛林个样人,取饭不问谁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规,一切食中斯正命。 |
| 额高眼深,该抹丛林。 人惊大胆,我自无心。 默转机梭路,谁投钵水针。 觌面相呈了也,抬头何处相寻。 |
| 竖拂拄拂,全机出没。 一喝耳聋三日,丛林至今狼籍。 屈屈,且道是马祖屈,百丈屈,归宗屈。 宗一侍者,但恁麽拈出。 |
| 云水老身,丛林陈人。 发毛已雪,鼻气犹春。 平等应缘也心心佛佛,自然说法也刹刹尘尘。 回途复妙,弄假像真。 |
| 寒林气清,晚浦潮平。 自由之像,相随而名。 孤藤拳脱略,三篾肚膨亨。 闹市谁嫌机用熟,丛林人道饱参生。 |
| 节棱棱而老松之孤,心空空兮修竹之癯。 雪霜之气,丘壑之躯。 云水之去就,丛林之典模。 放开来底,相识也无。 |
| 解开篾束肚皮宽,子去谁忧甑釜寒。 云水相迎船到岸,饱丛林事不相瞒。 |
|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 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 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 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 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
| 千圣头边殃过作,春风和气满丛林。 随其机上者上之,任其器下者下之。 一处不通,回天转地。 活天下死衲僧,死大地活衲子。 是谓父不传子不记之妙,如保福千圣头边殃过者鲜矣。 |
| 天台招提薮,我常避其尘。 夫岂无名缁,近腻终汗人。 衲子来西州,见之独情亲。 岂惟枌社意,亦喜丛林声。 钦公惜我去,索赠良殷勤。 子道我弗学,安能淑而身。 虽然第一义,儒释曾何分。 要踏石头路,须还铁脚根。 |
| 去就清贫,担何苦辛。 兀默三椽老,平生五合陈。 出家意谓了身,住院还相累人。 野水连天半夜月,丛林和气十方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