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嘉楼外花,嘉赏亭边柳。 作者归山丘,今春为谁有。 千秋万岁後,还复来游否。 |
| 文字微妙诀,到底元平夷。 词人不能工,变怪生崛奇。 汶上大夫者,得法灵均师。 修辞滋其平,不以怒出之。 白云自多态,流水长清漪。 作者云已往,知者其为谁。 九诵的子孙,八鸾行康逵。 天将龢其声,复见风骚遗。 |
| 作者相逢,你西我东。 水归沧海,月上孤峰。 放出城中老鼠,咬杀村裹大虫。 因甚如此,闽蜀同风。 |
| 一从屈原离骚赋,便至杜甫短长吟。 千载中间多作者,谁於海岳算高深。 |
| 未说高文锦不如,谈间已胜十年书。 是中我亦潜心久,作者君今举切无。 应俗不堪尘眯自,论交政复棘如须。 独怜儿戏心犹在,更向诗筒较戚疎。 |
| 声教从今已远覃,翩翩作者问谁堪。 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 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梅北到天南。 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 |
| 今古销沉几项斯,由来作者不祈知。 看渠一片怜才意,合把黄金铸敬之。 |
| 机输缠转,作者犹迷。 顶{左宁右页}一著,独弄单提。 自从蹈得这些子,便向风波险处施。 |
| 与嗣次韵成一家,作者更书遍河沙。 几年真草分正葩,变现要作千体夸。 谁知笔椽出袈裟,如催犀角抽龙牙。 墨池摹倣纷天华,尚想字母真摩耶。 |
| 陈李张黄苏与周,更添徐子分相投。 竹林风月连三郡,北宿光芒聚一舟。 作者定知同议论,争臣顿是合谋猷。 胸中各有平津策,此去知谁作状头。 |
| 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 谁编宗派应添谱,要续传灯不记名。 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由来作者皆攻苦,莫信人言七步成。 |
| 开方数亩地,委曲多门墙。 咫尺闤阓间,萦带豀山傍。 入巷见颜子,箪瓢想凄凉。 变化若梦中,忽成摩诘庄。 主人华副实,好游心不荒。 引水灌花木,筑墙收稻粱。 六月无暑气,池台足徜徉。 日斜留客浴,清净如宝坊。 迥迥过天象,艳艳流坤光。 暂来吟未到,留归作者囊。 |
| 一代数百年,作者不数人。 桃李非不芳,梅花独清真。 是故吾党士,爱之逾等伦。 诗成欲何属,目断楚江滨。 |
| 南山有众盈筹,总是佛祖冤雠。 一夏资粮尚少,岂容坐视无谋。 长安城里,芳草渡头。 赖有作者,为我希求,要使个个饱饫而优游。 忽然遇维摩居士东指西指,又且如何对酬。 一言才勘破,笑倒老金牛。 |
|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
| 秋风秋雨颇相宜,万水千山木叶飞。 堪笑灵云回首处,何须花发始忘机。 秋风萧索,秋山叶落。 秋雨霖漓,秋天寥廓。 祖师心印全彰,灵云鼻孔穿却。 分明一道恩光,旷劫无形寂寞。 五湖衲子急归来,休向途中乱空凿,体用从来非自他,作者不求无病药。 |
| 一亭亦直寄,作者知为谁。 结薜开户牖,柱桂辛一夷楣。 百年此宴乐,常恐生忧悲。 天地一传舍,过客安可羁。 唐肆欲求马,万事隙決驹。 白云亭上山,流水亭下池。 夜半抚朱绳,美人生白髭。 |
| 秦埃幻六籍,斯文天地屯。 詝言嘈万喙,渺不游其津。 作者能几何,落落星已晨。 单其千载传,觑斑尤苦辛。 毫芒忽有会,不能全吾神。 颇怪十年前,出语辄可人。 功深道更拙,敝帚聊自珍。 |
| 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 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作者今犹古,灯前卷又看。 不辞须捻断,只苦句难安。 |
| 离离新田,其下流水。 孰知其初,灌莽千里。 其南背江,其北逾淮。 父抱子扶,十百其来。 其来仆仆,镘我新屋。 赵侯劬之,作者不饥。 岁仍大熟,饱及鸡鹜。 僦船与车,四鄙出谷。 今游者处,昔止者流。 维昔牧我,不如今侯。 侯来适野,不有观者。 税于水滨,问我鳏寡。 侯其归矣,三岁于兹。 谁能止侯,我往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