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余年慕古人,即今方近葛天民。 见人各是元非恕,遇事皆安岂怨贫。 小圃鉏耰聊过日,扁舟烟雨尚关身。 出门未觉龙锺在,禹庙兰亭又见春。 |
| 故向箕山访许由,林泉物外自清幽。 松上挂瓢枝几变,石间洗耳水空流。 绿苔唯见遮三径,青史空传谢九州。 缅想古人增叹惜,飒然云树满岩秋。 |
| 闲处天教著放翁,草庐高卧筰桥东。 数茎白发悲秋後,一醆青灯病酒中。 李广射归关月堕,刘琨啸罢塞云空。 古人意气凭君看,不待功成固已雄。 |
| 征夫去时着伫葛,征夫未回天雨雪。 夜呵刀尺制寒衣,儿小却倩人封题。 上有泪痕不教洗,征夫见时认针指。 殷勤着向边城里,莫遣寒风吹腠理。 江南江北一水间,古人万里戌玉关。 |
| 鼓角声雄队伍齐,扬兵晓战昱关西。 黄金匣动双龙出,赤羽旗开万马嘶。 露布不烦诸将草,诗篇还效古人题。 沙溪春酒甜如蜜,醉卧花阴听鸟啼。 |
| 移家远就古城隅,流水春来日满渠。 踪迹已同贞士隐,殷勤不废古人书。 当窗鸟语开帘后,泛几晴光洒翰初。 五十为儒方自得,肯从京洛趁长裾。 |
| 今代堂堂有魏公,十方三际指挥中。 勋名已恨古人隘,歌咏端知守笔穷。 还第文饶槐蔽日,赌棋安石马嘶风。 此时谁作登门客,看吐经纶气似虹。 |
| 城头暮角送阑暑,倚槛顷之风满襟。 去鸟渐迷山落日,鸣蝉忽静木垂阴。 弄云初月光犹淡,出水新荷绿未深。 萧散晚凉君解否,一杯寻见古人心。 |
| 新诗妙处古人过,节制场中老伏波。 枯肠亦知费搜搅,奈此风景触拨何。 |
| 古人不可见,古物亦无几。 今朝双眼明,乃识汉时洗。 规模简而质,仿佛古君子。 年深土销蚀,薄处仅如纸。 篆名可意逆,依衡辨双鲤。 传宝今几代,是阅人多矣。 我生颇好古,摩挲不能已。 悠然起遐思,俗物一何鄙。 |
|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 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 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 辞君走马归长安,忆君倏忽令人老。 |
| 怀禄不知◇,人虽不吾责。 贫交重意气,握手犹感激。 煌煌腰间金,两鬓飒已白。 有生天地间,寿考非金石。 古人报一饭,君子不苟得。 忧来自悲歌,涕泪下沾臆。 |
| 平生湖海鱼竿手,强学来操制锦刀。 末俗相看终眼白,古人不见想山高。 未乘春水归行李,傥得闲官去坐曹。 自是无能欲乐尔,烦君错为叹贤劳。 |
| 朱君精到古人趣,踏遍东南称独步。 只今应诏非乏材,预烦拈出横梁具。 |
| 倾盖回舟一再逢,向来淮左又江东。 自惊岁钥催衰白,况说京尘踏软红。 吏役吾方百寮底,诗工君更古人中。 挽留重试传杯手,得醉歌呼兴未穷。 |
| 长夜气始凄,木绵被重裘。 端坐思古人,寒灯耿悠悠。 是时病初间,背汗仍未收。 学业坐妨夺,田芜废锄耰。 高堂有老亲,遍身无完?。 丈夫庇四海,而以俯仰忧。 口腹非所营,水菽吾当求。 明旦理黄犊,进我南冈舟。 |
| 酒醒不能寐,夜起读我书。 读久良有得,就枕省其愚。 古人骨已朽,言语留绪余。 不赖灯与目,何以决豕鱼。 我心本至明,灯目焉得如。 所取外有资,终由受处虚。 内外相为赐,犹彼食饮欤。 不有脾胃实,八珍将吐诸。 |
| 西风吹我登黄鹤,白云半在阑干角。 题诗不见旧时人,惟见青山俯城郭。 萋萋芳草鹦鹉洲,江水衮衮来无休。 岁月俯仰成春秋,古人今人无限愁。 |
| 心佛及众生,笑而还复喜。 笑喜本无根,缁素诚有旨。 千古万古人,几个识道理。 道理深,何处寻。 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
| 桐庐之山屹如址,桐江之水清见底。 间关万里却归来,依旧此山如此水。 子陵一节寿汉脉,名与高山俱不死。 惜无陋巷为邦学,礼乐不闻古人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