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节操古人同,每叹清时老不逢。 东海眼穿华表鹤,西风泪尽鼎湖龙。 家贫已觉交游少,地僻应忘礼数慵。 独有风尘老羁客,时时杖屦许相从。 |
| 归一岂应针以返,要言湛谛滓淤淘。 大知直截揣摩渐,积执冥迷厌离劳。 目睫古人曾致论,根尘当念勿喧嚣。 主张名教殚才智,王霸蟠煎火上膏。 |
| 数年之留能浩浩,一日之别还草草。 念子身名两未遂,令我衰病无一好。 古人探道从妙年,今人重耳轻目前。 不愁好龙龙不下,只愁爱玉酬石价。 |
| 颇聋早谢葛亮辟,少吃善著杨雄书。 篱风索索苦瓠晚,山雨重重甘菊疎。 今人相轻多匿笑,古人自许堪同调。 咀芹嚼藻泮有宫,先生手提终化龙。 |
| 铁杖何年入此山,今人庵是古人庵。 春风小圃修花史,落日疏林纵酒谈。 放鹤亭高尘网断,听莺桥近野情酣。 莫辞老背寻常炙,寒露侵凌恐未堪。 |
| 生生厚招咎。 金玉满堂莫守。 古人安此麤丑。 独以道德为友。 故能延期不朽。 |
| 梦回茶碗手亲扶,雅意沩山转道枢。 自唤主人酬一诺,谁违尊者应三呼。 死生到日还能否,辜负当年是有无。 妙得古人行履处,了无些事作工夫。 |
| 当世胸怀万古淳,平生才术老经纶。 况逢尧舜登贤日,不复伊周望古人。 得志定知移弊俗,闻风犹足警斯民。 九门无谒天旒邃,何惜长令仕为贫。 |
| 曲江而下水多石,大庾以南山半茅。 相国犹余心里印,祖师更剩杖头包。 依稀舜乐宜人听,零落韩文任客抄。 气候太偏风土恶,念诗聊解古人嘲。 |
| 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已。 烈风吹山冈,磷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 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 归元贤大夫,断脰良家子。 楚人固焚麇,庶几歆旧祀。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 |
| 高吟大笑意猖狂,潘阆骑驴出故乡。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古人道,不看经,不念佛,看经念佛是何物。 自从识得转经人,龙藏圣贤都一拂。 |
| 古人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 得恁麽明白,得恁麽简径。 灵山这裹不较多,三尺杖子搅黄河。 |
| 文章琬琰盛镌磨,乞与丹青侈若何。 已是追随名世晚,敢言步骤古人多。 未同子美投三赋,且为灵均释九歌。 怎有农谣又渔曲,稍谈钓笠与耕簑。 |
| 猿声未落鸟声愁,笋发花开涧水流。 还对春风惊节物,漫思野老傍林邱。 古人得道多深隐,贤守知名贵早收。 林下频过君莫怪,自看骨相匪对侯。 |
| 三月三日天气新,半亭饮散鸡呼晨。 酴醾影里看月姊,翼轸星中占老人。 千二百岁广成寿,六十四日东皇春。 请诵古人诗一句,五枝芳桂一枝椿。 |
| 金行肃物岁功成,银汉西斜夜气清。 淡月似为吾辈款,短檠深见古人情。 候虫促织巧能语,露叶堕林微有声。 自笑何为法天运,只将心事卜前程。 |
| 阿冲五字来,江山千里余。 能尔丽金碧,定是勤诗书。 文章与神明,动作本自俱。 古人既云已,令公有规模,五世以文称,故家谁复如。 |
|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馀。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
| 天教日饮欲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 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前汉·高祖纪注》云:薛有作冠师。 ?规摹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 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
| 故人昔在国北门,邻舍杖藜对樽酒。 十五年余乃一逢,黄尘急流语马首。 懒书愧见南飞鸿,君居三十六峰东。 我心想见古人面,晓雨垂虹到望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