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笃姻盟拟晋秦,宫中教养喜成人。 诗书大义能明要,妫汭丛祥遂降嫔。 此日真堪呼半子,当年欲笑议和亲。 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
| 富贵浮荣何足道,纲常大义讵容差。 皆云养子将防老,岂若娇婴未识爷。 上欲夺情俾归衮,臣宁断腕不操麻。 向非十日留黄力,辇路几于误筑沙。 |
| 炎炎太平翁,谁敢触其讳。 乞枭之藁街,公乃明大义。 至今读谏疏,凛凛有生气。 |
|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 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 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 更无相逢日,安可相随飞。 |
| 八闽英杰盛如林,安得三忠存至今。 旧俗风流千载事,精忠大义一般心。 早知平陆风波恶,何心巅崖云雾深。 此日脊梁非铁硬,小颜拳爪定相侵。 |
| 道生一,无角铁牛眠少室。 一生二,祖父开田说大义。 二生三,梁间紫燕语呢喃。 三生万物,男儿活计离窠窟。 多处添,少处减,大虫怕吃生人胆。 有若无,实若虚,争掩骊龙明月珠。 肚无偏僻病,不怕冷油虀。 |
| 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履声。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
| 追随从早岁,终始只真情。 责善古朋友,恤灵亲弟兄。 靡酬顾大义,重聚倘来生。 沪肖哭吾父,情伤忽屡倾。 |
| 子房真男子,五世相韩国。 父死未及仕,不受暴秦辱。 家僮三百人,求客不顾族。 持说说项梁,立成宗社复。 梁亡羽不遣,事汉羽亦覆。 眇然一身微,两暴以足蹴。 由来蚤学礼,大义灭私欲。 俯仰既无愧,何须真辟谷。 遂令万世后,叹咏长不足。 |
| 大义渡至漳泉东,问谁植之我蔡公。 岁久广荫如云浓,甘棠蔽芾安可同,委蛇夭矫腾苍龙。 行人六月不知暑, |
| 素王不作《春秋》废,大义微言一脉尊。 却愧鲰生百无似,也曾立雪到程门。 |
| 事君有大义,彼国家不计,而惟雇乎之避地。 则执笔舐痔,惟苟活是视,岸然不愧,固其素志。 于予乎何议。 |
| 晋师纳天王,大义白日披。 尹固附孽子,奉籍奔蛮夷。 道逢周郊妇,三岁尔大期。 三年尹固死,妇言如著龟。 |
| 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 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 |
| 希武何意出山中,心事当年汉卧龙。 行止但凭天作主,别离初不泪沾胸。 定知晚菊能存节,未必寒松肯受封。 大义昭明千载事,前程尽更好从容。 |
| 榻前一疏犯龙颜,身在危难进退间。 自是直言难见售,却於大义颇相关。 孤忠力为朝廷计,众望公归台省班。 毕竟名高人所忌,且移别眼看青山。 |
| 赵宋世忠厚,养士三百年。 时危不负主,繄彼文状元。 勤王仗大义,擐甲相周旋。 皇天不祚宋,白日沉虞渊。 宁甘珠璧碎,不为瓦砾全。 碧血溅燕市,精光上烛天。 嗟嗟吾生晚,不得为执鞭。 手持竹如意,击碎空山巅。 魂兮渺何许,涕泗悲茫然。 ¤ |
| 盘诰通凡民,风雅出贱隶。 后世诸老生,怀疑以没世。 喧呶挟训诂,洋溢满天地。 多闻岂无取,大义恐憔悴。 譬彼医之工,用药不相比。 未足以愈病,或者反致崇。 我欲刊众讹,引之於平易。 当世无圣人,谁其哀此志。 |
| 捐躯陈大义,戴力济多艰。 贤相寻迁死,明公亦放还。 俄闻奸党败,仅见圣恩颁。 已矣埋黄壤,伤哉涕泪潸。 |
| 祖父田园,积年荒废。 农不务耕,渔专讨利。 彻底掀翻自有人,去尽残芦并败苇。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字字声声说大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