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云太山阿,倏忽起天际。 悠哉复何心,适与飘风会。 云间翔虬螭,蜿蟺炫五彩。 万生方颙颙,岂但千里内。 吾乡作者几,俯仰既千载。 愿言慰斯人,名实施四海。 |
| 扫雪我三日,御风君过旬。 言诗今有数,下笔不无神。 行布佺期近,飞扬子建亲。 可怜金石友,去不待斯人。 |
| 屡荐于诸老,斯人可在廷。 不令客翘馆,仅使直都厅。 史漫存融表,坟犹待愈铭。 西风已萧瑟,哀铎更堪听。 |
| 末俗轻浮甚,斯人有古风。 持身无表襮,为吏极清通。 学似武平一,仕如张长公。 龟趺宜篆刻,潜德照无穷。 |
| 邂逅湓江口,方知叔父亲。 荣华才一梦,奄忽几千春。 白玉沾何晚,精金缎愈真。 耆年所宜得,天苦夺斯人。 |
| 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 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 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 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 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 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
| 台省诸公岁岁新,平生敬慕独斯人。 山林不恨音尘远,梦寐时容笑语亲。 学道皮肤虽脱落,忧时肝胆尚轮囷。 至和嘉佑须公了,乞向升平作幸民。 |
| 斯人肥遁士,高卧亦无心。 野树留余润,春花带远阴。 近床衣欲冷,拂石坐还深。 为问陶弘景,何如陇上吟? |
| 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 淮南膺建隼,渭北暂分符。 坐叹烟波隔,行嗟物候殊。 何年升美课,回首北城隅。 |
| 斯文世不收,未绝仅如缕。 哦君古律诗,思君用心苦。 廪钱能几何,茅舍月有取。 怀哉斯人欤,被褐止衡堵。 |
| 官租颇繁重,在昔盖有因。 而此服田者,本皆贫下民。 耕作既劳勤,输纳亦苦辛。 遂令衣食微,曷以赡其身。 殷念恻予怀,故迹安得循。 下诏减十三,行之四方均。 先王亲万姓,有若父子亲。 兹惟重邦本,岂曰矜斯人。 |
| 天定何能待,西风杳去槎。 斯人嗟已矣,吾道信非耶。 石泐名犹在,江空恨更赊。 濂溪应配食,杯水荐寒花。 |
| 一年两别故难堪,一世斯人况不凡。 发共素心明耿耿,骨如修节瘦蔪蔪。 日开黄道天三接,夜榜清湘月半帆。 各自青灯同晓梦,芒鞋踏遍武夷岩。 |
| 恋陟怀迁怕去官,近时君子退如难。 中书堂拂高尚袖,神武门留太华冠。 此举直堪惊醉梦,斯人端是障狂澜。 先生真正平斋子,凛凛清标万古寒。 |
| 郎署春同宿,州魔晚卜邻。 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 舟逢应互笑,诸发不如银。 |
| 钓鱼公子学屠龙,潦倒西班八品中。 鼠目獐头登要地,鸡鸣狗盗策奇功。 仪刑拔士无光禄,经术传家有圣童。 慨想斯人安可作,九原松檟几秋风。 |
| 边松坐石日从容,故国灵光只我公。 岂有文章高海内,独将身世老山中。 丹头跃笋分明异,梅萼含椒即渐红。 千岁斯人要宗主,不妨留眼送归鸿。 |
| 斯人古少况于今,每恨诸贤识未深。 朝给赙钱方掩骨,家无馀帛可为衾。 向来夫子真知己,近世门生喜负心。 惟有天涯华发掾,独挥衰涕望山阴。 |
| 武昌十万家,落日紫烟低。 亭亭头陀塔,高处白鸟棲。 白鸟忽飞去,春山空四围。 南楼有佳人,再召且再辞。 闭门课文事,撄物深一机。 斯人不可致,白鸟会来归。 |
| 交游大半上青云,可使斯人竟陆沈。 寒日乱山皆惨色,北风古木亦悲吟。 伤情空拜丹青像,提耳不闻金玉音。 舐墨欲书耆旧传,无言三叹我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