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
| 壮游几度上南楼,今度重来二十秋。 俯仰之间只犹昨,登临何处是无愁。 好山常在世青眼,此水如斯人白头。 老兴未阑明月上,归欤笠泽有扁舟。 |
| 木蔌蔌兮皆冬,汛山林兮迎雪。 匠此妙兮磅礴,信天人兮豪杰。 当是时雁分黯淡之云,花弄扶疏之月。 酒涉隽兮少对,诗造微兮自悦。 天山兮谁饥,蔡州兮谁决。 眇斯人兮毋作,雪霏霏兮空洁。 |
| 不为时新刺绣纹,鹄袍鹤发自相北。 襄阳须有汉耆旧,彭泽终为晋隐沦。 往往名场跻后辈,时时相衮问斯人。 如今天道平如概,得失荣枯一幻尘。 |
| 牛千啼角橘千头,叹息斯人善自谋。 文乞如虹徒贯日,笔耕有谷不逢秋。 悠悠何啻十年别,得得才为一月留。 女嫁男婚吾未了,梦随鸥鹭学操舟。 |
| 捷书犹湿谤书随,太息斯人得祸奇。 文举旧曾称一鹗,退之亦自喜孤罴。 彼谗罔极身罗织,吾意怜才力发丝。 老去眼中神骏少,诸君莫怪道林师。 |
| 当家旧只说骊塘,近代家溪名又香。 仁智扁斋天动静,正邪抗疏界阴阳。 伤哉所到方丹毂,惜也斯人不玉堂。 孤负锦江人望断,使君已在白云乡。 |
| 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务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 |
| 南朝千载有斯人,拈出兰亭花草春。 俛仰之间已陈迹,至今此纸尚如新。 |
| 闻与先师是切邻,束书无定橐装贫。 不辞远道长为客,未有荒山可掩亲。 石椁悬知非尔力,麦舟今岂乏斯人。 吾闻葬礼随丰俭,布被珠襦到底均。 |
| 倚时独幸识斯人,不尔终身憾不禁。 诗裹重逢神骨峭,老来更觉语言深。 鬼吟似有声堪听,风过浑无迹可寻。 死去岂馀毫发恨,生前观独遇知音。 |
|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每怜一水马头险,惜放斯人鷁首回。 鲁语手笺应毕卷,汾亭指授想多材。 不知肯践诗盟否,菊已凋零梅又长。 |
| 凄凉正始后,尚复有斯人。 恸哭亦云已,伤心难重陈。 传家双令器,怀德万遗民。 尚想典刑在,萧然老鹤身。 |
| 道人此书欲在眼,扁舟一宿亦随身。 霁月光风开玉轴,千年彷佛见斯人。 |
| 误笔犹能作牸牛,信知书画本同流。 不惟下笔苏仙似,更似斯人不可求。 |
| 士有避世者,高居浙江源。 王室方横溃,斯人独孤骞。 抱琴倚衡门,清风拂朱弦。 举世莫能屈,乃独诣任延。 扫门为辱,尺牍情屡宣。 意义有相激,权位非所先。 周公下白屋,斯礼自古然。 区区功曹檄,何足致高贤。 ¤ |
| 踪迹半天下,声名落士林。 缙绅争汲引,岁月漫侵寻。 后辈尊时尚,斯人竟陆沉。 只言余庆在,子舍日骎骎。 |
| 故交岁晚各西东,解后斯人慰老穷。 莫把冠巾浼澄观,更添须发恼林公。 强牵谢客为禅客,闲伴涪翁作钓翁。 行矣余方有公事,异时傥肯访山中。 |
| 先生昔为子弟员,戏笔画花花蒐然。 少师索将送画苑,惜哉妙质亲朱铅。 朱铅万斛回高堑,壮士狂歌不成陷。 一时丹青坐颓靡,独有先生不营缮。 明朝皂帽紫绒衣,杖藜还看白云飞。 功名过眼如掣电,叹息斯人古亦稀。 |
| 堂堂东坡公,文章万人英。 尝和饮酒诗,曲尽今古情。 平生不解饮,而独喜客倾。 仇池一仙去,九韶瘖不鸣。 不知几百年,斯人还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