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场山麓接何山,影落苕溪浸碧澜。 只欠荷花三十里,橛头船上把渔竿。 |
| 瓶钵飘然别帝乡,法音从此振东方。 黄龙山下传心印,白鹤泉边起道场。 甘露无时皆一味,旃檀何处不清香。 烦师更唱宗门曲,兔角龟毛任展张。 |
| 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 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 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 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 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 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 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 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 |
| 此山名大梅,驱车入山麓。 试问山中人,山名竟谁属。 禅家开道场,为说梅子熟。 仙家指为岩,曾此隐梅福。 或云古有梅,其大蔽山谷。 至今二梅梁,灵响皆其族。 他山抗惊湍,禹祠横殿屋。 三者尚谁凭,禅师有遗躅。 余皆不可辨,安得究图录。 但爱山又山,乔林间修竹。 |
| 古佛道场,尚乘车子。 澄源潭水,犹棹孤舟。 夜鹤穿潭底,云月落银笼。 天龙无雨,汗马而无鞭也。 从此出生犊牛儿,金吼银声满芦水。 微毛依旧正受中,玄角又带漫雪草。 一回倒骑牧童梦,数笛吹来樵子歌。 |
| 剡竹纫丝杂短长,谁教曲折号宫商。 自从眠处知消息,终日笙歌是道场。 |
| 道场山顶出南溪,苍弁峰头正直西。 更割东桥仪凤水,如今定不怨鸾栖。 |
| 下霸道场记,{维}{天}{福}十五年五月八日游记之耳三危山内枲世{贤},结此道场下停{闲}。 侍送门人往不绝,圣是山谷水未宽。 一旬之间僧久住,感动山神赐霜树。 值牟尼{威}力重,此山本住{僧}{田}。 |
| 秋阴不可解,澍雨忽连朝。 贫居庭除狭,涨潦时惊飘。 老夫凌晨起,山木鸣萧萧。 开门买野菜,菘薤喜新苗。 鄙人晚耽佛,像设如僧寮。 焚香翻贝叶,禅诵安不劳。 日高出道场,倾盖盈山瓢。 醺然知体畅,谁共此逍遥。 |
| 寺创晋永和间,李升避难此山,后得国改永寿,宋景佑中赐今名。 寺中毁,有僧余者来,法鼓自鸣,道场复兴。 又邑人解牛,三夕不能奏刀,牛见梦曰当送我吉祥,遂送寺供麦磑。 山谷作碑纪事,晁无咎篆额。 今寺荒凉特甚,好事者时时打碑不绝。 |
| 湘中应中古道场,复有峨眉道人在。 昔日三生藏里来,今朝十二峰前去。 杖锡飘然别故人,笑望梅花理征路。 我曾问公五宗派,电扫群生小见解。 直指万法无尽身,坐觉灵光满沙界。 辨舌横放倾天河,峥嵘整顿禅宗坏。 吁嗟我生在儒门,儒门大业无人论。 滔滔姑想天之下,衣冠满目如电屯。 焚香再拜愿圣主,一统三教清乾坤。 |
| 一起一伏黄茅冈,崔嵬破丘狐兔藏。 炯炯寒日清无光,单单终日行羊肠。 村落聚看如惊獐,亦有银钗伏短墙。 黄旗翻翻鼓其镗,画角呜咽吹斜阳。 长筒吸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 渺然孤城天一方,传者或云古夜郎,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 闭合扫地焚清香,老人处处是道场。 |
| 窜迹穷阎底,求交四海中。 为怀黄阁老,长咏白苹风。 远禄宁堪藉,吾身未适终。 何山道场麓,政尔属君公。 |
| 邪法如冰霜,正道若太阳。 杲日丽天无不照,冰霜仁消洋。 佛说三乘十二部,会来只是一医方。 长年有病不寻药,五千余卷枉施张。 魔王眷属成群队,朝夕巴歌作道场。 唯有普庵真实要,同音异口赞吾皇。 稽首摩耶大肚皮,无忧树下手攀枝。 母子至今无觅处,落花啼鸟示全机。 |
| 天下有广居,非阿房建章,宾饯日及月,阖辟阴与阳。 山川坦然平,何者为藩墙,孔公暨瞿聃,同坐此道场。 哀哉世日隘,肝胆分界疆,蹙缩战蜗角,崎岖走羊肠。 周先早得道,所证非复常。 小室古城隅,宛如野僧房,能容人天众,杂沓来烧香,三万二千人,各据狮子床。 实际正如此,切忌错商量。 须弥芥子话,今夕当举扬。 |
| 巢居吸景休粮,壁观入定放光。 三万里隔弱水,六千劫坐道场。 |
| 飞锡真游戏,论诗解往还。 一声狮子吼,十里道场山。 绿竹静无语,白云长自閒。 赵州应路滑,无复叹间关。 |
| 道大德备之词,先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 无可谕,无可说,正是守著击驴橛。 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 |
| 堕灶一言能破釜,魔界扫空成佛土。 钟山道场天所开,万壑千岩没华雨。 白衣居士演真谛,江汉滔滔流去乳。 自从玉髻飞上天,妙缘谁救诸有苦。 我昔南行入定林,水鸟松风能妙语。 六时天乐采云飞,百丈寒江翠绡舞。 此地知君曾著力,雷作弹指开蛰户。 空山蕙帐盍思归,秋末晚菘行可俎。 |
| 道场山下弄山泉,餐菊纫兰万物先。 送眼飞鸿高四海,补天健笔震三川。 池塘碧草回春梦,衣钵黄梅肯夜传。 雨不饶人有新句,怨渠未许见全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