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已辞淮水湄,底物遗我堪解颐。 风味不除惟白堕,典弄犹在有黄鹂。 老夫只觉禅坐好,儿辈争论句法奇。 到处何曾问炊米,半生人笑北湖痴。 |
| 征衫初解就僧床,惠我翛然一枕凉。 赤日黄尘畏途里,此君风味可能忘。 |
| 身健心闲百虑轻。 秋晴未必减春晴。 晨窗暖日烘花气,午枕微风送鸟声。 韫玉砚凹宜墨色,冷金牋滑助诗情。 少年风味嗟犹在,虚道归休学力耕。 |
| 风味端宜配曲生,无肠公子藉糟成。 可怜不作空虚腹,尚想能为郭索行。 张翰莼鲈休发兴,洞庭虾蟹可忘情。 君看醉死真奇事,不受人间五鼎烹。 |
| 秾芳比似橘花肥,当日曾从细雨移。 老有绉颜羞晚出,清无柔性结春知。 雪香四月蜂攒处,风味重阳蟹健时。 院落彩妆人最巧,搀先茉莉簇凉枝。 |
| 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尊前第一流。 只合蹒跚赴汤鼎,不须辛苦上糟丘。 |
| 箨龙戢戢破苔斑,风味从来奈岁寒。 知有高人清爱白,定应烧煮荐珠盘。 |
| 疏池养白莲,故作夏时景。 田田绿初齐,便成清净境。 虽无藕如船,风味同玉井。 水仙何处来,露浥晨妆靓。 苦乏社中友,永日对孤影。 爽气入人怀,酩酊为之醒。 |
| 仙儒昔日卷龟壳,蛤蜊自可洗愁颜。 不比二螫风味好,那堪把酒对西山。 |
| 老去卧湖海,白发朝朝新。 赖有小道士,时来中圣人。 形模虽简古,风味绝清真。 何当秋雨夕,倾倒见情亲? |
| 山杏溪桃本看花,累累成实亦堪夸。 盐收蜜渍饶风味,送与山僧下夜茶。 |
| 仙谿賸得紫琅玕,风味仍同荔子看。 何似清漳霜后橘,野人还敢荐君盘。 |
| 寒窗一穗篆烟斜,纸帐孤眠对月华。 信是道人风味别,枕边只欠着梅花。 |
|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
| 黄秫烂舂如切玉,醉人风味忍沾唇。 火炉头话烦君举,莫作粘牙缀齿人。 |
| 与君世好自比邻,丰悴相从久更亲。 急棹小舟来取别,固知风味似前人。 |
| 看来桀溺与长沮,固是其言太阔疏。 若论耰耡全不顾,这般风味亦难如。 |
| 曾点尝闻鼓瑟希,仲由於此亦奚为。 二人风味还应别,不是知音必不知。 |
| 霜螯百镒重,人世一身多。 我意已凄惨,如君风味何。 |
| 淡交耐久最宜蔬,风味清严莫芥如。 沃壤深畦须蚤许,雪中满拟饫冰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