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云泼墨送惊雷,坐见前山骤雨来。 今夜一凉千万里,更无焦卷与尘埃。 |
| 骤雨昼氤氲,空天望不分。 暗山唯觉电,穷海但生云。 涉涧猜行潦,缘崖畏宿氛。 夜来江月霁,棹唱此中闻。 |
| 骤雨东风对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 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 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
| 山头分两崖,知有泉来处。 曲涧漱琮琤,夜来应骤雨。 叶嫩明琉璃,藤生终松树。 石脚涨所痕,莓苔湿无路。 玩之室生白,明日春将暮。 何当门对开,小结幽庐住。 |
| 一别同袍友,相思已十年。 长安多在客,久病忽闻蝉。 骤雨才沾地,阴云不遍天。 微凉堪话旧,移榻晚风前。 |
| 江明分采石,柳暗夹横塘。 骤雨菱茨乱,轻风禾黍香。 秋声催雁鹜,暝色下牛羊。 远道人烟少,偏令游子伤。 |
|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喜时。 名在士人当盛世,生於中国作男儿。 良辰美景忍虚废,骤雨飘风无定期。 过此焉能事追悔,尧夫非是爱吟诗。 |
| 十里山光绀碧围,瘴烟收尽溢春晖。 黄紬睡美闻卫唱,白羽风高入指挥。 楼角片云随雁去,谿头骤雨送龙归。 君王若问安边策,苜蓿漫山战马肥。 |
| 任运腾腾无所依,闲游长坐性怡怡。 疏林不遣闲人到,密意多应夜月知。 骤雨这时苔路滑,拨云行处石桥危。 尘沙劫尽清风在,何假虚名上古碑。 |
| 横斜骤雨巾折角,屈曲小舟屋打头。 石壁愈高天愈远,乱云深处羁縻州。 |
| 隐几看山与世违,当门种竹亦无机。 五更骤雨随风过,满眼落花如雪飞。 每为注书消夜烛,亦常沽酒点春衣。 今朝急报任公子,昨日苍苔满钓矶。 |
| 金鸭香消夏日长,抛书高卧北窗凉。 晚来骤雨山头过,栀子花开满院香。 |
| 银烛交光桂酿清,亲朋相见苦多情。 春宵万籁俱澄绝,初试鹍弦骤雨声。 |
| 骤雨归山尽,颓阳入辋川。 看虹登晚墅,踏石过青泉。 紫葛藏仙井,黄花出野田。 自知无路去,回步就人烟。 |
| 日者旱太甚,天乎祷有诸。 震雷惊破柱,骤雨喜承车。 精意通无间,神功敛不居。 鲁侯明德颂,好接有年书。 |
| 下山虽幸免颠跻,骤雨冥冥步转迷。 白马已翻青嶂去,黄鹂犹恋绿林啼。 人皆有路通霄汉,我独无桥渡涧溪。 且傍田塍欹侧过,从教甲子混涂泥。 |
| 飘风骤雨谩惊春,扫荡何烦臂屈伸。 天识不衷宜不恕,神歆非类即非仁。 休雠地下枯鱼骨,且斗尊前健犊身。 静看可怜还可笑,香山宁是幸灾人? |
|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
| 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 清寒入絺綌,御袷有余郁。 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 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 丈夫属有念,功名乃余物。 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 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 |
| 白日临黄道,红尘满玉京。 长风吹不尽,骤雨洒还清。 不放虚空快,应同世界生。 随时势用壮。 度隙体能轻。 舞榭凝添恨,歌梁堕趁声。 沧浪归有计,行矣濯吾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