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大悲观音栴檀像》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护无畏。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声闻辟支贤圣众,愿以慈眼普瞻视。
我今南无赞三宝,为欲深游大悲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对佛教信仰的虔诚赞歌。 首两句“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表示对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恭敬,以及对本师释迦牟尼的尊重。这是一种深深的敬意和信仰的表达。 接下来的“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是对西方极乐世界的向往,以及对阿弥陀佛的尊敬。十力尊是佛的十种重要能力,是佛智的体现。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这两句表达了对诸佛慧眼净眼的敬仰,以及通过不二相观的方法观察三界的智慧。不二相观是佛教的一种重要思想,表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接下来的句子是对诸佛菩萨的赞扬,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是对佛菩萨真实智慧和慈悲的肯定和敬仰,以及对他们护持众生的愿力的感激。 接下来的部分是对佛教法宝、总持功德、三障消除等的赞扬,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深深理解和敬仰。“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护无畏”则是表达了对佛教修行和护持众生的坚定决心。 最后,诗中提到了文殊普贤尊等佛菩萨和他们的智慧、慈悲,以及他们的功德和影响力。这些是对佛教修行者和信仰者的鼓励和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深深的信仰和敬仰,以及对佛菩萨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这是一种深深的虔诚和敬意,也是对佛教教义的深深理解和敬仰。
创作背景
《大悲观音栴檀像》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信仰以及艺术创作理念有关。释遵式是宋代的佛教僧侣,他对观音菩萨的信仰有着深厚的感情。观音菩萨在佛教中是慈悲与救渡的象征,广受信仰者的尊敬和崇拜。 释遵式为了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崇敬,决定创作一幅观音像。他可能希望通过艺术创作的方式,传达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这也是对佛教信仰的一种弘扬和传承。 此外,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时期,绘画技法和表现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释遵式作为一名佛教僧侣,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绘画艺术氛围的影响,希望通过绘画艺术来表现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综上所述,《大悲观音栴檀像》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佛教文化、信仰以及艺术创作理念等多个方面。
诗词关键字: 十方 众生 阿弥陀
相关诗词
  • 1
    [宋]
    大悲菩萨千手眼,如人背后摸枕头。
    猢孙跳出布袋口,不妨随处逞风流。
  • 2
    [宋]
    东西南北水茫茫,无角铁牛入海藏。
    千眼大悲寻不见,倒骑佛殿入僧堂。
  • 3
    [明]
    十年渡扬子,狎此如衽席。
    今始识风波,呼吸投不测。
    举世皆骇机,避就本无益。
    不死亦偶然,余生真可惜。
    不然此春光,遂与成永隔。
    出险心已夷,聊共子游息。
    望中指北固,沿溪花的的。
    言诣山之阴,仰观快奇壁。
    伟哉铁柱峰,<山含>岈疑斧劈。
    傍有衲子居,幽洞秘丹碧。
    洞中少寒暑,龛灯伴朝夕。
    嗟余风波民,何由得此适。
    幸已脱鱼腹,复尔耽旦宅。
    稽首礼大悲,终然度苦厄。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