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地狱界偈》

三界无别法,一切唯心造。
是故于日夜,当自勤观心。
心欲起诸恶,速灭如救然。
心欲起诸善,爱护如珍宝。
行恶虽少顷,未来受苦长。
为善向菩提,永证常乐果。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修身养性、行善去恶,强调内心的力量和行为的结果。它采用了佛教的哲学理念,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三界无别法,一切唯心造”这句话意味着世界的本质是心,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心所创造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应该注重内心的修养,通过观察自己的内心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心欲起诸恶,速灭如救然”这句话描述了当心生起恶念时,应该迅速灭除,就像救火一样。这强调了恶念的危害性,以及及时制止的重要性。 “心欲起诸善,爱护如珍宝”这句话则表达了对善念的珍视和爱护,提醒我们要保持善良的心,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也不能放弃。 “行恶虽少顷,未来受苦长”这句话揭示了恶行的后果,即使只是短暂的恶念或行为,也会在未来受到长期的苦难。这告诫我们要远离恶行,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未来。 “为善向菩提,永证常乐果”这句话表达了向菩提(即觉悟)前进的决心,通过行善来获得永恒的快乐和成果。这鼓励我们要坚持做好事,追求内心的觉悟和真正的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行为的结果,提醒我们要注重修身养性,远离恶行,坚持行善,追求内心的觉悟和真正的快乐。这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倡导。
创作背景
**《地狱界偈》的创作背景与佛教的地狱观念有关**。释遵式是宋代的佛教僧人,他的这部作品旨在描述和传达佛教中的地狱观念。在地狱界偈中,描述了地狱的种种苦难和众生因果报应的情形,用以劝诫人们行善积德,避免地狱之苦。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其地狱观念也逐渐为中国民众所接受。释遵式通过这样的作品,宣传佛教的教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死后世界的认知和想象。这样的作品在宋代及之后的佛教文献中比较常见,既是佛教教义的宣传,也是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的工具。
诗词关键字: 三界 珍宝 菩提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