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饯乡守宋监丞二首》 束起蒲鞭教令清,郡人未识疾呼声。

束起蒲鞭教令清,郡人未识疾呼声。

意思:捆起蒲鞭教令清,郡中人未识大叫声。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饯乡守宋监丞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一个地方的教化工作。作者通过对当地教育状况的描绘,表现了教化工作的成果,以及对当地人民淳朴、和谐的赞美。 首句“束起蒲鞭教令清”,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将鞭子束起,象征着教育工作的温和和柔性。而“教令清”则表达了教育工作的效果,使社会风气清明。 “郡人未识疾呼声”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工作的效果,使原本可能存在的社会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不再有怨言。 接下来的两句“瓯闽莫不兴于学,虞芮忘其所以争”,引用古语,表达了教育对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瓯闽和虞芮都是古代的地方,因为有良好的教育,人们都懂得礼让和和谐,忘记了争斗的原因。这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力量。 “父老见棠思旧爱,儿童骑竹若初迎”描绘了教育工作的成果,使人们怀念过去的爱护和关心,儿童们像初次见到一样欢迎和亲近。 最后两句“何须更说郎官省,小却犹当拜水衡”,作者直接表达了对这个地方的赞美,无需再提郎官省(指中央政府),即使稍微退后一点,也应该对这里的教育成果表示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赞赏和对当地人民淳朴、和谐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教化工作的敬意和对教育的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束起蒲鞭教令清,郡人未识疾呼声。
瓯闽莫不兴于学,虞芮忘其所以争。
父老见棠思旧爱,儿童骑竹若初迎。
何须更说郎官省,小却犹当拜水衡。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疾呼

    读音:jí hū

    繁体字:疾呼

    解释:1.急速地吐气。 2.高呼;急切地呼喊。 3.指高呼的声音。

    造句:

  • 蒲鞭

    读音:pú biān

    繁体字:蒲鞭

    意思: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
      ▶《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檐枝,示耻无扑抶。”<

  • 教令

    读音:jiào lìng

    繁体字:教令

    英语:decretal

    意思:
     1.教化,命令。
      ▶《晏子春秋•问上十八》:“景公问晏子曰:‘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对曰:‘明其教令。’”宋·

  • 呼声

    读音:hū shēng

    繁体字:呼聲

    短语:主 主张 呼吁

    英语:(n) voiced opinion or desi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 group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