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集津兄怀嵩少示王立之》 早闻三十六峰前,愿寄茅茨一涧边。

早闻三十六峰前,愿寄茅茨一涧边。

意思:早就听说三十六峰前,希望寄托在茅屋一涧边。

出自作者[宋]晃冲之的《次韵集津兄怀嵩少示王立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早闻三十六峰前,愿寄茅茨一涧边》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表达归隐之心的诗。通过对三十六峰前幽静山林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世纷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首联“早闻三十六峰前,愿寄茅茨一涧边”,诗人表达了早先就听闻三十六峰前风景秀美,希望能够在那儿建造一间茅屋,靠近溪涧边,过上隐居的生活。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即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颔联“谷转马蹄山缭绕,岩开虎口树婵娟”,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谷、山峦、岩石、树木等自然景色,形象地表现了山林的幽静和美丽。颈联“阳坡日暖宜瓜地,阴岭天寒熟芋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不同景色,阳坡温暖适合种瓜,阴岭寒冷适合种芋头,表现了山林之丰富多样。 最后一句“便好与公相隐去,不宜相对尚茫然”,诗人直接表达了与朋友一起隐居的愿望,认为两人应该尽早行动,不要在相互向往却无法实现的矛盾中徘徊。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对山林之美好充满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早闻三十六峰前,愿寄茅茨一涧边。
谷转马蹄山缭绕,岩开虎口树婵娟。
阳坡日暖宜瓜地,阴岭天寒熟芋田。
便好与公相隐去,不宜相对尚茫然。

关键词解释

  • 茅茨

    读音:máo cí

    繁体字:茅茨

    意思:亦作“茆茨”。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墨子•三辩》:“昔者尧·舜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
      ▶《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

  • 三十

    读音:sān shí

    繁体字:三十

    意思:
     1.数词。十的三倍。
      ▶《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