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香积厨法语》 摩诃般若味真如,十波罗蜜同受用。

摩诃般若味真如,十波罗蜜同受用。

意思:摩诃般若味道真像,十波罗蜜同享受。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香积厨法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佛教的虔诚和精进,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追求。 首先,诗的开头,“咦,好辨心,以此三法为三昧,无量无边世不会。”这里,“好辨心”可能是指对佛法的深深理解和对真理的追求,而“三法”可能指的是佛法中的三种基本教义,即戒、定、慧,或者是指修行者所追求的三昧境界。诗人用“无量无边世不会”来形容这种境界的深广和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特性。 接着,“我今修供佛众生,万圣千贤悉同共。”这里表达了修行者对佛的供养和对众生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修行者对各种圣贤的尊重和接纳。 “摩诃般若味真如,十波罗蜜同受用。”这里,“摩诃般若”可能指的是大智慧或大智慧的智慧,“味真如”可能指的是佛法中的真理或本质,“十波罗蜜”可能指的是佛教修行中的十个重要修行方法。 “大家著力要精专,一粒微尘不许动。”这两句表达了修行者对精进修行的决心和专注,他们认为一粒微尘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修行。 最后,“为报龙天并八部,莫入厨中乾打閧。”这里,“龙天”和“八部”是佛教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分别代表了天神和各种神灵,“莫入厨中乾打閧”可能是指不要干扰修行者的修行。“监斋使者在眼前,守护普庵无罅缝。”这两句可能是指修行者需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专注,就像监斋使者在守护一样,没有任何缝隙可以让人分心。 “针劄不入起馨香,十八元来佛不共。”这两句可能是指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就像针插不进一样,同时也要对佛保持深深的敬仰和感恩,因为佛是他们修行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对佛法的深深敬仰和追求,他们通过精进修行来追求真理和智慧,同时也对各种圣贤保持尊重和接纳。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尊重他人,感恩生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咦,好辨心,以此三法为三昧,无量无边世不会。
我今修供佛众生,万圣千贤悉同共。
摩诃般若味真如,十波罗蜜同受用。
大家著力要精专,一粒微尘不许动。
为报龙天并八部,莫入厨中乾打閧,监斋使者在眼前,守护普庵无罅缝。
针劄不入起馨香,十八元来佛不共。

关键词解释

  • 摩诃

    读音:mó hē

    繁体字:摩訶

    意思:(摩诃,摩诃)

     1.亦作“摩呵”。梵语的译音。有大、多、胜三义。
      ▶《翻译名义集•法宝众名》:“摩诃,此含三义,谓大、多、胜。”
      ▶《西游记》第七八回:

  • 波罗

    读音:bō luó

    繁体字:波羅

    英语:pineapple

    意思:(波罗,波罗)

     1.即虎。古代南诏语。
      ▶唐·赵叔达《星回节避风臺骠信命赋》诗:“法驾避星回,波罗毘勇猜。

  • 波罗蜜

    (1).亦作“ 波罗密 ”。梵语音译。意为到彼岸,即由此岸(生死岸)度人到彼岸(涅槃、寂灭)。《大智度论》卷十二:“此六波罗蜜,能令人渡慳贪等烦恼染著大海,到於彼岸,以是故名波罗蜜。”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初视《维摩詰》,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 刘孝标 注:“波罗密,此言到彼岸也。” 唐 牟融 《题山房壁》诗:“定处波罗蜜,须从物外
  • 般若

    读音:bō rě

    繁体字:般若

    英语:prajna

    意思: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 受用

    读音:shòu yòng

    繁体字:受用

    英语:benefit from

    意思:
     1.谓接受财货作为官府开支。
      ▶《周礼•天官•大府》:“颁其货于受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