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问题

1.古诗问题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问题一:

为什么诗人不画别的花,偏偏只画梅?

问题二:

为什么不用色彩画,而用摸梅?

1.答: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2.答:他的《墨梅图》的题诗“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明了他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心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他自己的抱负。

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2.【古诗问题(9个)提出古诗问题1、写月夜的诗句2、写秋天的诗句3、

1,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1)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2),月照花林皆似霰(3). 空里流霜(4)不觉飞,汀(5)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6), 皎皎空中孤月轮(7).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8),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9)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10),青枫浦(11)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12)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3)? 可怜楼上月徘徊(14),应照离人(15)妆镜台(16). 玉户(17)帘中卷不去,捣衣砧(18)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19),愿(20)逐月华(21)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2). 昨夜闲潭(23)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音xiá)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 (24)无限路(25). 不知乘月(26)几人归,落月摇情(27)满江树.2,《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春夜喜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兰陵王,天仙子 天下乐 天香引 7,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8,郭沫若 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 9,唐代 孟郊 游子吟。

3.关于唐诗的问题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提示深刻的哲理。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

2.横看——从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3.侧——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

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5.缘——因为。

点评: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4.关于唐诗的问题

1.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之一。

全诗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答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唐代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猷。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菩萨蛮·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陆游 古风 少年慕黄老,雅志在山林。

火食亦强勉,宁有婚宦心。 失脚堕世网,衰病忽侵寻。

放逐适天幸,独恨山未深。 一床元不睡,翛然横素琴。

开门毛发冷,湖阔月欲沈。 余寒 漠漠余寒透客衣,江村倍觉失春期。

颉颃燕比常年晚,开落花争数日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