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近喜欢看有关佛诗经只类的东西`可以给我一些有关这些方面的文字佛经说:短短今生一面镜,前世多少香火缘。 红尘滚滚中的缘纷纭复杂,形形色色,说不清,道不明,人与人,人与事或人与物之间总会有一些命中注定。无法逃避的偶然机会,这种机遇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说穿了就是缘! 牵手是缘,回眸是缘,擦肩是缘, 同桌是缘,梦游是缘,生命是缘,亲情是缘,友情是缘,爱情是缘, 乡愁是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缘…… 你孜孜以求的缘,或许终其一生也得不到,而你不曾期待的缘反而会在淡泊宁静中不期而至。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有缘分的人是幸福的,没缘分的人是无奈的。 佛家有言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人世间有多少人能有缘从相许走进相爱,从相爱走完相守, 走过这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漫漫一生呢?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沉浮;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罢了。 而在聚散离合之间,又充盈了多少悲欢交集的缘分。 本以为萍水相逢,缘起缘灭在一瞬间。而这瞬间又有多少能修到朝朝暮暮的缘分。 天地间万事万物原本就是有缘则聚,无缘则散。 缘聚缘散缘如水,有如清泉石上流;相逢何必曾相识,相识怎堪不相逢! 有人信缘,惜缘,也有人随缘,逆缘。 缘是天意,分是人为。 有人结人缘,种善缘;有人了尘缘,修佛缘;有人今生有缘就期盼它天长地久,永不褪色;有人今生无缘,祈求三生来生缘。 芸芸众生,人海茫茫;时空隧道,宇宙沧桑。缘,“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分,仿佛春草,渐行渐远还生。 圆也好,碎也罢,一切都是逝水流年, 荣也好,枯也罢,一切都会随生随灭。 缘,将如花飞逝;分,将似烟消逝。 2。 彼岸花, 开彼岸, 花开不见叶, 见叶不开花, 花叶不相见, 生生相错。 —— 题记 他们都说,你我永不相见,生生相错,却不知,这是你我永生的相守。 我们曾是三生石上的旧精魂,千年相伴,看尽人间尘缘,悲欢离合,生死轮回。 那日,佛说你们需入红尘。我向佛问我们的姻缘,佛闭目,“一生只得一面之缘。” 我问佛: 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可是当真? 佛笑而不语。 我落于忘川彼岸,生在三途河畔,这里阴郁而凄冷。只有一座桥,和桥上那个年年岁岁都守着一锅汤的老人。 形形色色的人从我身边走过,走上那桥,喝下那碗中的汤,又匆匆走下桥去。 一些人走过的时候,我会听到缠绵的呜咽,生生世世的承诺,我恻然,而那桥上的老人却似什么也听不到,依旧平常的乘着汤,送于上桥的人。 日子久了,我才知道这桥叫做奈何桥,这老人,唤做孟婆。 我问孟婆,那响起的是什么声音?孟婆说,那是铭心刻骨的爱,铭心刻骨的恨,是人世间最没用的旦旦信誓。 原来,孟婆那碗中的汤,叫做孟婆汤,是可以忘记前世的,上桥的人喝下去,便会将这时间一切的恩怨情愁统统忘记……然后等待下一次的轮回。 我问孟婆,他是不是也会忘了我?孟婆不语。 我问孟婆,我什么时候会开花。孟婆说,到了开花只是便会开了。 我盼望着花开,盼望绽放最美的容颜,盼望着和他一生一次的想见。 孟婆看着我,叹一声,又要是秋彼岸了! 我疑惑。 于是,我知道了,春分前后三天叫做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做秋彼岸,是上坟的日子。 秋彼岸初来的时候,我惊异的发现自己绽放出白色的花朵,如霜,似雪,扑满了整个三途河岸。 孟婆说,有了彼岸花,这黄泉接引路不再孤单了。 彼岸花?她说的是我么?不,我叫曼珠,不叫彼岸。 一年一年,我在每个秋彼岸的时候准时绽开,一片片的。我终没有看到他来。 他终究还是来了,在我还没来得及绽放的时候,匆匆的来了。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拼命的叫他,沙华!沙华! 他似全然失去听觉,就这样匆匆走过,让我连他青衫的角也触碰不到。 我哭泣。孟婆冷冷的说,他不叫沙华! 不,他是我的沙华,三生石上的沙华。 在泪再也无法流出的时候,我开始沉默。 每年秋彼岸的时候,我依旧静默的开放,送过一个一个来来去去的亡魂。 一千年里,我看着他在我身边匆匆的过,没有停留,也没有看我一眼。 这一千年里,他却从没在我盛开的时候到来。 又一千年的时间在一开一落中开始,又走向结束,他变幻着身姿走上奈何桥,端起孟婆的汤。我的泪,流了又流,我的心,碎了又碎,我呼唤他:沙华,我是你的曼珠,你不记得了么?! 终于,在一个秋彼岸的时候,在我绽放了白色的花朵的时候,他来了,带着满身的风尘,一脸的憔悴,来到我的身边。 我曾以为他又会匆匆的过,匆匆的喝下那让他把我越忘越远的孟婆汤。然而,他走过我身边的时候,竟然放慢了脚步,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 只那一望,心中干涸的泪又如泉水般涌出;只那一望,便将心中数千年的积郁化作泪水;只那一望,万般的幽怨都如云散。 那个秋彼岸的时候,我开得格外鲜纯。 又是数千年的等待,数千年的一年一见,他每次回头的一望,都让我心里裂开一道深深的痕,一年一年…… 不记得这是多少个千年的相。 2.弥勒佛是哪个佛祖的称号弥勒,菩萨名,梵文叫maitreya,译为慈氏,住在兜率天内院,是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下生此界,继释迦牟尼佛之后,为贤劫之第五尊佛。 弥勒在佛教史上被认为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几乎可以说超过任何一个位大乘论师或者行者。 从信仰的角度上说,从原始佛圣典《阿含经》到大乘佛教经典,都以为他是当来下生的弥勒佛,曾经七佛受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释迦牟尼的世纪结束后,他就正式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现在的地位称为“一生补处”。换言之,他就是下屈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觉的补处菩萨。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便是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人,而这个法统的继承,以人间的观念来说,是相当长的,要经过八万四千岁的交递增减,一百年增加一岁,由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为一轮次,亦即释迦牟尼的一个法统世纪的结束,才轮到他的住法时间。 此一信仰,在汉传、藏传两大语系佛教中非常流行,显密两宗对弥勒都有深厚的信仰。 3.如来佛弥勒佛阿弥陀佛什么关系阿弥陀佛 如来佛是民间或神话小说里的称谓,是不规范的,如来佛是“如来”和“佛”两个名词合在一起了,如来和佛是相同意思,如来是统称,佛也是统称。 弥勒佛是贤劫千佛中第五个出世的佛,在释迦牟尼佛之后出世,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现在的佛,所以弥勒佛是未来佛。 阿弥陀佛是另一个空间的佛,依佛经讲,在我们的宇宙空间有无数的佛,十方三世都有佛。 依《阿弥陀经》所讲,在西方有一个佛国,那个佛国的佛祖就是阿弥陀佛,那个佛国也叫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们的,希望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在这一生中得到解脱,详情可参看《阿弥陀经》和其它净土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