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尚书·尧典》中如何论述诗乐舞三者关系的早期艺术的诗乐舞三位一体 中国上古时代的文艺实践中,诗、乐、舞三者是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尚书·尧典》中说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音乐和舞蹈相互配合的,也许同时还有相应的口头诗歌。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日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日达帝功.七日依帝德,八日总禽兽之极。” 这里的“八阕”可能杂有后代人观念,但基本上还是对原始艺术的描述,诗、乐、舞三位一体表现得很清楚 青雾血狼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2.《诗经》与乐舞的关系是什么《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风、雅、颂三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风"即指地方风格,在诗经中包括15个国家与地区的民歌,因此,也称作十五国风。"雅"是正乐,由贵族文人所作,被认为是正声,是歌中正统,常在王室贵族家宴上表演。 "颂"是指宗庙祭祀用的乐舞曲。《诗经》305篇,篇篇都是能歌、能乐、能舞的诗章。 《墨子·公孟》这样评价《诗经》:"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古代诗、乐、舞三者不分家。 诗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乐舞情况。 3.《尚书·尧典》中如何论述诗乐舞三者关系的早期艺术的诗乐舞三位一体 中国上古时代的文艺实践中,诗、乐、舞三者是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尚书·尧典》中说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是音乐和舞蹈相互配合的,也许同时还有相应的口头诗歌。据《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日载民,二日玄鸟,三日遂草木,四日奋五谷,五日敬天常,六日达帝功.七日依帝德,八日总禽兽之极。” 这里的“八阕”可能杂有后代人观念,但基本上还是对原始艺术的描述,诗、乐、舞三位一体表现得很清楚 青雾血狼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采纳。 4.谈谈你对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现象说起诗乐舞这种形式,在古代就有,诗、乐、舞三位一体,代表了古代文人墨客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古代毛诗序中有: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 可见诗乐舞都是因情感表达的需要而产生,且互生互补,达到对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但在古代,这种形式只是文人士大夫们消遣和休闲娱乐之为。 今天,诗、乐、舞这种艺术形式,诗中跳动着生命的节奏,那美妙旋律所表现出的整齐的美、错综的美、抑扬的美、回旋的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反映着诗的灵动和鲜明的真情实感,它言有尽而意无穷,令观众以形象含蓄的意象为基础,唤起个人丰富的情感想像能力,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享受诗歌艺术唤起的美感。尤其是音乐那种洋溢着生命力、放射出感染力、激发出的想像力,具有强大的、直接撞击人心灵的能力,令欣赏者无法逃避地置身于其中,使音乐成为反映和认识社会现实的一种艺术手段。而舞蹈则通过人体的物质性表现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创造诗意,抒发情感,如当代戏剧家欧阳予倩所言:“舞蹈应当有诗的境界,舞蹈艺术离不开诗,它和诗是相依为命的”?《一得余抄》?。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将人内在的爱与外在的美神韵地再现,表达感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形成天人合一的协奏曲。 这样一来,喜欢诗歌的人在音乐会中找到了共鸣;钟情于舞蹈艺术的在舞蹈世界里得到美的享受,而爱好音乐者更是在无限优美的音乐空间里遨游。不同身份、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文化环境的人,都在诗乐舞这种综合艺术形式中找到了自己在情感上的精神文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