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诗经集传》 的名词解释,急,在线等啊甜蜜的肉肉你好! 你应该不是要找电子版的《诗经集传》原文吧,而是问北大04年古代文学硕士的专业卷第一题。我们老师有讲评过这套。只要能简短答出作者是朱熹,著于南宋淳熙年间,再答点写作特色和主旨大意就得分了,毕竟只是个名词解释,写多了也啰嗦。 比如这样答“《诗经集传》朱熹据《诗集解》删改三次集大成的《诗经》说解评注,完成于南宋淳熙年间,宋刻20卷。解释了赋、比、兴,文字音义方面杂采毛、郑,间用齐、鲁、韩三家,以己意为取舍,弃〈诗序〉不用,开创训诂学新局面。”就满分了哈。 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有个学长,本科时就很优秀,研究生跟的别的导师,现在好像在南京大学教书。老师说他当时答得很出彩,除了按部就班的回答了朱熹版的,接着还答了北宋神宗时苏辙版《诗经集传》是朱熹版的基础,其书以对《诗》小序的品鉴尤为精妙。导师说该学长第一题的视野就决定了他专业高分。 另外朱子版成书时间现在学界尚有争议,一些教授认为不是淳熙四年丁酉(1177年),而是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以答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是最不会错的。 手都敲痛了,真心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别忘了采纳给分哈,谢谢。 2.朱熹《诗集传》的体例是什么《诗集传》 《诗集传》是一部有影响的《诗经》旧注,这不仅由于它的作者朱熹是宋代有名的大儒、理学的集大成者,更由于它能打破前人成说,探求诗篇本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通俗简明的《诗经》读本。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遯翁。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曾任地方官多年,又数次被朝廷征召,任秘阁修撰等职。晚年徙居建阳考亭(今福建建阳县西南),又主讲紫阳学院,故又别称考亭、紫阳。他一生致力于理学的研究和文献的整理,《诗集传》就是他整理古文献的一部重要著作。 朱熹作《诗集传》的时间,前人已有考证,本来不存在什么问题。但现在最容易见到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的排印本“用别本增补了宋本失去的序文”(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出版说明》),而序作于淳熙四年丁酉(1177年),似乎这就是今本《诗集传》成书之时。其实并非如此。朱熹注《诗经》,前后有两个本子,开始时,他沿用汉唐以来的传统说法,依据“诗序”解诗,大约于淳熙四年完成,这是旧本《诗集传》,今已不传。后来他觉察到用“诗序”解诗“多所未安”(《晦庵集·答潘文叔书法,于是“改从郑樵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诗篇本身中求其含义;据清人王懋竑考证,这个本子作于甲辰(1184)年以后,完成于丁未(1187)年以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诗集传》,也是后人评论及本文介绍的对象。至于上海编辑所排印本所增补的序文,“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诗时所作”,是“诗传旧序”(《诗传遗说》朱鉴注),后来修成的新本《诗集传》本来是没有序文的,因此,把那篇旧序说成是今传宋刊本“失去”的而加以增补,是不妥当的。 《诗集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而从诗篇本身中探求其原意。所谓“诗序”(分为大序、小序),是附列于《诗经》每篇前面解说诗篇意旨的一般说明,为汉代毛公传授的毛诗中所独有。它是对《诗经》的一种解说,现在一般认为出于汉人之手,穿凿附会之处极多。“诗序”列在诗篇前面,本身就会造成“未读经文先读诗序,序乃有似诗人所命之题,而诗文反若因序而作”(《经义考》吴澄语)的误解,再加上经师们把“诗序”说成是孔子、子夏等圣贤所作,当作解诗的依据,其结果,诗篇本身的含义反而被遮盖、歪曲了。到了宋代,郑樵首先作《诗序辨》,剥除了“诗序”的神秘色彩,指出它不过是经师们的一种解说。朱熹进一步考证,辨析“诗序”得失,在历史上第一个摈弃“诗序”解诗的传统,只从诗篇之中探求本意,其开创之功是极为巨大的。他所主张的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只将四字成句的诗读却自分晓”(《诗传遗说·陈文蔚录》),是理解、研究《诗经》的正确方法,在今天也有很大意义。 由于《诗集传》摈弃了“诗序”的曲解,而从诗中探求本意,所以得到了许多正确的解释。例如看到了《诗经》中有征夫怨妇之诗,认为《唐风·葛生》是写“妇人以其夫久从征役而不归”的心情,《鸨羽》是“民从征役而不得养其父母,故作此诗”;这比“诗序”所说的“刺晋献公也”“刺时也”,显然更为合理。他还看到其中有爱情诗,认为《邶风,静女》是“淫奔(朱嘉对自由恋爱的蔑称)期会之诗”,《卫风·木瓜》是“男女相赠答之词”;而“诗序”认为是“刺时也”、“美齐桓公也”,则完全是曲解。 “诗序”是解释《诗经》流传已久的传统观点,朱熹破除“诗序”,就引起了宗序、驳序两派的长期争论,还争论《诗经》中有没有爱情诗(他们称作“淫诗”),不过他们大多数是从封建教化观点、从维护正统儒家学说出发的,不是为了探求诗篇本意,这里不加 3.朱熹《诗集传》是哪一年的朱熹作《诗集传》的时间,前人已有考证,本来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现在最容易见到的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的排印本“用别本增补了宋本失去的序文”(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出版说明》),而序作于淳熙四年丁酉(1177年),似乎这就是今本《诗集传》成书之时。其实并非如此。 朱熹注《诗经》,前后有两个本子,开始时,他沿用汉唐以来的传统说法,依据“诗序”解诗,大约于淳熙四年完成,这是旧本《诗集传》,今已不传。后来他觉察到用“诗序”解诗“多所未安”(《晦庵集·答潘文叔书法,于是“改从郑樵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从诗篇本身中求其含义;据清人王懋竑考证,这个本子作于甲辰(1184)年以后,完成于丁未(1187)年以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诗集传》,也是后人评论及本文介绍的对象。 至于上海编辑所排印本所增补的序文,“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诗时所作”,是“诗传旧序”(《诗传遗说》朱鉴注),后来修成的新本《诗集传》本来是没有序文的,因此,把那篇旧序说成是今传宋刊本“失去”的而加以增补,是不妥当的。 4.朱熹的《诗集传》哪些出版社多少年出版《诗集传》目前通行的有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 《诗集传》是《诗经》研究著作。朱熹著。《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今本8卷。《诗集传》现存两部宋刻本,都不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原系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残存 8卷。元刻本亦存两部,其一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现存台湾。明清刻本较多。《四部丛刊三编》有影印宋刊本《诗集传》20卷,尚可见原书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