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称颂弥勒佛的诗词http://baike.baidu.com/view/1638418.htm(这里面很齐全) 另外附加几个: 一: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二: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三: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四: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五: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 我肚皮这般样大,总不愁穿虑吃, 只因可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 六: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七: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八: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九: 肚肠宽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十: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么由来? 十一: 投起针来,果能罗什译经寸金易化; 吃了饭去,不学弥勒大肚滴水难消。 十二: 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 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十三: 看一般人时往时来,我笑有因真可笑; 这两个字曰名曰利,你忙无甚为谁忙? 十四: 吃亏者岂无大肚? 笑杀人不肯回头。 十五: 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 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 十六: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十七: 手上只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 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十八: 盈颜常喜,喜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 张口大笑,笑世人不知省悟、不肯回头。 十九: 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脏枉法; 慈颜常带笑,最可笑虚情假意、欺世盗名。 二十: 如来拈花笑,弥勒开口笑,问礼拜禅林,有几个能深知笑意? 菩萨低眉时,金刚怒目时,要虔修慧业,愿众生莫错过时机! 二十一: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 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可言 二十二: 一肚子不合时宜,问尊者如何消纳? 满面孔无非和气,请众生各去思量。 2. 关于佛门的诗句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 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 12、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 」——觉乘 13、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说四十二章经》 14、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傅翕 15、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3. 求古风的或关于轮回的句子如标题谢谢1。 曼佗罗花开时谁还能够记起从前,谁应了谁的劫谁又变成了谁的执念 2。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4。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5。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6。 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7。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 来世你渡我,可愿? 8。千古轮回,谁在红尘笑? 9。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0。 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11。 尘埃落定,一曲终了,是谁为她双手倾负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12。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浅浅暗伤,挥墨笔上,负万丈尘寰。芳华嫣语,繁华散场 后,竟是幽梦一帘。 13。谁君临天下,青史留名?问情字怎写,红尘多少空梦? 14。 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 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 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 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 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15。 年复春朝秋又老,青丝如雪万千根。鬓发已先斑,谁已负今生。 4. 弥勒佛外貌特点的句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佛教八大菩萨之一。 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着、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佛教大师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现代学者从语言学分析起步展开联想,认为弥勒可能与在中亚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罗(Mitra)神有关,有人还进一步认为他们(Maitreya)与弥赛亚(Messiah)的音义相似。 5. 形容弥勒佛的对联只要对仗工稳都可以,没有准确不准确之说写弥勒的对联很多,其他的还有:峨嵋山灵岩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成都宝光寺:你眉头着什么焦,但能安分守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我肚皮有这般大,总不愁穿虑吃,只讲了包罗万物,自然百事放宽心四川乐山凌云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会有高有低福州鼓山涌泉寺:手中只一金元,你也来,他也来,不知给谁是好心中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成都文殊院大王殿: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山东济南千佛寺:笑到几时方合口坐来无日不开怀禅宗南派发祥地的南华寺天王殿: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6. 关于神佛的诗词《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