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声现象有关的诗句物理知识

1. 物理光现象和声现象的物理题

1 对于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汽化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 B 都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C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D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吸热2 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 降低了周围的空气温度 B 降低了人的体温C 加快了人身上汗水的蒸发 D 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3 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只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A.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气体都可用降低温度方法液化 B 用液化石油气是为了减轻重量C 烧开水时壶口冒出“白气”不是小水珠D 夏天自来水管外表面常常湿漉漉的,这是水管漏水造成的5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天热扇扇子觉得凉快些,是因为空气的温度降低了B. 冬天看到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 被100℃水蒸气烫伤比100℃开水烫伤还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的缘故D. 湿衣服变干,是液化现象6 在26℃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将会:( )A.立即上升 B。

先上升后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 D。一直不变7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

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8 闷热的夏天,从电冰箱取出一块冻肉放在台式秤盘中,过一会秤的示数将:(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9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A 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B 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C 温度上升,吸收热量 D 温度下降,放出热量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B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D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11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 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 D。

海波和萘12 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表示晶体凝固的是:( )13 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A 一定是固态 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4 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 水银—39℃ 煤油—30℃ 冰0℃]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

水银温度计15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 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 冰、水的温度都不变16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 D。

无法确定17 放在箱子中的卫生球不见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

升华 D。同时升华和汽化18 在夏天会看到冰棍冒出白色的“气”,这是因为:( )A 冰棍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 冰棍升华产生的小冰晶C 冰棍熔化成小水珠 D 冰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19 白炽灯炮使用久了,玻璃壁会变黑,这是因为:( )A. 落上了灰尘 B。

钨丝发生升华现象C. 钨丝发生凝华现象 D。 发生了升华与凝华现象20 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 B 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C 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 D 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21 下面几组物态变化过程,都是放出热量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 B。

凝固、液化、凝华C.熔化、液化、凝华 D。凝固、汽化、升华22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霜的形成 B。

露的形成C.冰化成水 D。水结成冰23 为了抗旱,向空中云层中发射“干冰炮弹”,就能实现降雨,这是因为:( )A 干冰熔化变为水B 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成的小液滴C 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D 干冰在云层中升华吸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24 关于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i. 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ii.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iii. 常见的温度计都是用水银作测温物质iv. 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5 某同学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36.5℃和38.2℃,那么两次测温后,他的记录数据是:( )A.36.5℃和38.2℃ B。

37.5℃和38.2℃C.36.5℃和37.5℃ D。37.5℃和37.5℃26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a) 锡的熔点是______,凝固点是______。

b) 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c) 锡的熔化用了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

d) 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___状态。27 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变为液体。

2. 搜集有关唐诗宋词中提到的物理现象

一、与光有关的诗句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平面镜成像)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光的直线传播)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光的反射、光的色散、光的折射)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光的反射)

二、与声有关的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声的发生和传播、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声的发生和传播)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声的传播、音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声的发生和传播)

三、与能量有关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态变化)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机械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又转化为动能)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增加)

3. 关于声现象、光现象的诗句、俗语、或成语及物理含义急哦

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引吭高歌:指声音的响度大。 ·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调好。 ·掩耳盗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声音。

·余音未止:其中的原因是虽然停止敲击物体,但物体依然还在振动,还在产生声音。 ·弦外之音:确实存超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的声音,如超声、次声,我们根本听不到。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大喊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闻其声知其人。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声音的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当波长大于障碍物的尺寸时,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并且固体还可以传声,因此能听见声音;而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视线极易被障碍物挡住,故看不见人。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烧开水时,壶底的水吸热,汽化形成气泡。水没烧开时,这些气泡由底部上升,遇到上层温度较低的水,气泡内部的水蒸气又会液化成水,气泡体积逐渐缩小至消失。

气泡的一涨一缩,激起水的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水开时,壶底的水与上层的水的温度相等,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蒸气产生,体积变大,到水面后破裂,振动较小,故“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中我们可以获知,钟声通过空气传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不过天宫里人不会听到你说话的声音,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音色。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表明声音可以在空气和水中传播。

4. 物理相关的诗句,诗句越多越好,最好标注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声音是声源振动产生的(钟敲产生钟声),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到客船)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李白•《早发白帝城》)

分析:前两句诗字面上意思是诗人想“一日”之内往返“千里”江陵,也就是12小时的时间要行使2000里(1000公里=1000千米)的路程。据此粗略的计算一下船速:v=s/t=1000千米/12小时≈83.33千米/时。现代的内河轮船,船速也不过10~21.6千米/时,李白乘坐的这艘船未免太快了。实际上,这正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朝•孟浩然•《宿建德江》)

分析:诗人暮投客栈,仍然兴致勃勃观赏起夜景来。建德江的水如此清澈、平静,诗人以水为镜,皓月仿佛近在身边,今夜可以高枕无忧了。明明是“平面镜”使得天上明月“成像”在水中了。

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扬子江》中誓言“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里作者以磁针石隐喻自己抗金的决心。

分析:磁体的性质之一是指南北,所以文天祥利用“磁针石指南北”的性质比喻抗金决心的坚决。这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人受到鼓舞,与古人情感共鸣,激发了心中深厚的爱国之情。

5、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

分析:诗人以优美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对美丽大自然的钦叹,准确地描述了季节交替过程中的细节。“花气袭人”说明诗人未与花儿接触已经感到了花儿的芬芳,是由于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引起的;周围的气温突然上升,才会感到“骤暖”。

6、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随着著名电影《闪闪红星》早已经深入人心。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其中的现象。

分析:“走”和“游”表示了两种不同的动作,在物理学上,叫做机械运动。竹排江中“游”,是以地面或者地面上的青山为参照物的;“青山”两岸“走”,实际上是一种拟人说法,人站在“竹排”上,如果以竹排为参照物,那么青山就是运动的了!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物理知识:

“掬水月在手”是:镜面反射现象。

“弄花香满衣”是:分子扩散现象。

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物理知识:“飞流直下”的水的动能在增加,水的重力势能在减小

9、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与折射

10、人面桃花相映红

物理知识:桃花反射红光就是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11、闻其声而知其人

物理知识: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2、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种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乐音的三大特征之一的音色

13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5. 含有物理现象的古诗词

我网上搜索的:

1、千里江陵一日还:运动速度大

2、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是以山为参照物,船相对于山是运动的

3、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面落

4、不尽长江滚滚来: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地势低的地方流动

5、沉舟侧畔千帆过:相对运动的描述,由于自己的船没有动,旁边的船相对于自己都在运动中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我国,东方比西方地势低,江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物理+地理)

7、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由于月亮离地球远,所以月光照射的范围大。。(物理+地理)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1、声音的传播不会互相干扰;2、声音可绕过障碍物传播。

9、五月天山雪,无风只有寒:说明纬度高的地方,由于接受阳光的热量少,寒冷的天气时间长。(物理+地理)

1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草黄了,动物由于没有了保护色的伪装,让天空中的鹰看得更清楚了,这是光现象;由于地上没有了雪,马跑得更快了,这是力学现象。

11、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前一句说明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空气强。

1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看起来像雪(白色),但是通过味道的辨别,知道物质的本质,并且暗香的来是因为分子的运动产生的。(物理+化学)

1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一句是说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各处的连接大海的江水的水平面与海平面在同一高度。

1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物理现象同第6句诗。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发出声音的物体。

1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拉满的弓含有弹性势能。

17、飞流直下三千尺:从高处落下的水中,包括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运动的空气(风)具有动能。

1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通过犬吠,知道有人回来。

2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才能远望。(物理+地理)

呵呵,想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忆出这些来,所以没有将同种现象进行分类整理,望楼主可以满意,如果楼主遍翻古诗词,肯定能找出更多的答案。

6. 【与声音和光有关的诗句请列举10条以上古诗、谚语、古文中蕴含的物

一、声学方面 1、曲高和寡:频率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超高,当然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2、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这是声音在山谷之间发生多次反射,形成洪亮的回声.3、弦外之音:这是指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如超声、次声)确实存在且我们是听不到的声音.4、听其声而知其人:这是因为每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5、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 显的衍射,而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二、光学方面 1、水中捞月一场空(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 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当然是徒劳.2、猪不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物与像等大对称,像与物一模一样,仍象 猪当然也就里外不是人了.3、海市蜃楼:射向远处地面的太阳光,被反射到空中时,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折射,看到的是 远处的景物所成的虚像.4、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 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一天,地球上已度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5、坐井观天,所见甚少:这是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因.6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光沿直线传播。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