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雀巢的全诗是什么1、原文 诗经(国风)•召南之一《雀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2、注释 维:发语词,无实意。 鹊:喜鹊。诗中比喻新郎、男子。 有巢:比兴男方已营造准备好家室。 鸠:鳲(shī)鸠(布谷鸟)。据说布谷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 他鸟类筑的巢。这里鸠指代新娘或婚庆中的女方。 百:虚词,形容众多,并非准确的数词。 百两:即“百辆”(车)。御(yà):通“迓”,迎接。(御,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 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 方:比并而住。 将:送行。 盈:住满。形容陪嫁的客人众多,暗喻成婚者家业兴旺、子孙众多。 译文 喜鹊筑好巢,鳲鸠来住它。美人今出嫁,车队迎接她。 喜鹊筑好巢,布谷占据它。贵女今出嫁,车队欢送她。 喜鹊筑好巢,鸠群多热闹。闺秀今嫁来,车队成全她。 3、简析 “鹊巢”也是婚庆的颂歌,不过它是描写贵族、国君(诸侯国)的婚礼,是从男方迎娶的角度而非女方出嫁赞美婚姻的美好。 姑娘出嫁,住进夫家。男娶女嫁在我国和很多世界其他民族看来都是正常的天性或传统,故用“鸠居鹊巢”来指代。 从婚庆场面车辆之众,陪嫁人群之热闹,可以看出这时一场诸侯级别的婚礼,不是“桃夭”那样歌颂的民间婚庆。 2.诗经《鹊巢》是如何描写的婚礼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周南·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 3.成语鸠占雀巢的详细解释词 目 发 音 jiū zhàn què cháo 释 义 斑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也作“鸠夺鹊巢”“鹊巢鸠占”“鸠僭鹊巢” 出 处 《诗经·召南·鹊巢》:“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我自出钱租宅,汝何得鸠占鹊巢?” 《诗经·小雅·黄鸠》:“黄鹊威威,禽鸠亮亮。将之浮云,佐其树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