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佛有关诗句

1.谁有关于佛的诗句啊

施主多阅阅佛书就哦了!

禅客来问念佛理,我说此问从何起。

念佛是我我是谁,佛我究竟何为体。

水中月影镜中面,水月镜面从何现。

何者是假何者真,请君问取镜中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珊珊。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

桃花欲经夏,风月催不待。访觅汉时人,能无一个在。

朝朝花迁落,岁岁人移改。今日扬尘处,昔时为大海。

有人把椿树,唤作白栴檀。学道多沙数,几个得泥丸。

弃金却担草,谩他亦自谩。似聚砂一处,成团也大难。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世间何事最堪嗟,尽是三途造罪楂。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

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身如菩提树,

心似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非树,

明镜变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佛语有云:宁静而致远

求自在不自在,得自在自然自在;

悟如来想如来,非如来如是如来。

十大经典佛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

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

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

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2.带佛的古诗词

唐文偃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金屑眼中翳】宋刘克庄佛来与三十,某甲莫须餐. 【杂咏一百首·德山】侬久离怖畏,佛亦生欢喜. 【南山感旧】宋祁佛轮千幅细,公带万钉圆. 【咏棠棣】宋伯仁佛有光明台,蚌胎奚足贵. 【梅花喜神谱·小蕊一十六枝】李觏佛迹空中兹,佛心无处所. 【和育王十二题·佛迹峰】杨蟠佛心随处见,层出更分明. 【辟支塔】苏辙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题李公麟山庄图其三华岩堂】释印肃室内千灯晃,佛有何形状. 【金刚随机无尽颂·一体同观分第十八】佛得菩提法,然灯默不答. 【金刚随机无尽颂·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两个且无声,佛在舌头上. 【金刚随机无尽颂·法界通花分第十九】佛说多方便,令归此法中. 【金刚随机无尽颂·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众生即佛性,佛与众生等. 【金刚随机无尽颂·妙行无住分第四】三千等大千,佛化进程言. 【金刚随机无尽颂·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释师观佛手遮不得,人心似等闲. 【颂古十七首 其七】释师范佛法有些子,言中设网罗. 【鸟窠赞】释道颜邪魔俱不入,佛法也消除. 【颂古】释遵式能蠲口中食,佛赞福田深. 【改祭修斋决疑颂】元末明初张昱佛应无妄说,或恐是飞来. 【飞来峰】佛身满法界,金色从地起. 【题西湖大佛头寺】郭翼佛郎通上国,万里进龙媒. 【和李长吉马诗十二首 其十】明王夫之佛宇不可知,云留高树里. 【怀入山来所栖伏林谷三百里中小有邱壑辄畅然欣感各述以小诗得二十九首(庚戍) 其一十九 云台山】近现代林散之山颓半壁紫,佛剩满头青. 【嘉州夜访大佛乌尤诸寺二首选一】郑孝胥奇石不可见,佛云今有图. 【孙师郑求题祖庭遗迹卷子 其二】。

3.佛家的经典诗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中国佛学禅语八条佛曰 1。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若人生了悟如佛,无悲无喜无梦无幻,无爱无恨四大皆空,生与死又有何区别。

不能了,不能悟,不能舍,不能弃,参不透,舍不得。)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6.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7.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8.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9.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0.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1.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4.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1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1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20.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1.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22.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23.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24.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25.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6.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27.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28.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2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30.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4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4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43.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44.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45.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6.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47.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8.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49.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50.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

4.和佛有关的古诗主要是写有关忠心向佛的.

《谒》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谒》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一日,五祖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 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众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墙上书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但亲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惠能虽不识字,一闻此偈,便知未见本性.托人亦书一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众皆惊.五祖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 次日祖潜至碓坊,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 法.”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 神秀的这首诗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树,意思是我们的身体要象菩提树一样,保持端正的体态,不断修持精进. 心如明镜台,是把我们的心比喻为明镜台,如果灰尘粘染则不明澈.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字面意思为明镜台要不停地擦拭,才不会沾染上灰尘.意思是说我们要不断地勤修,保持心境的平和,才能恢复本心得悟正果. 该诗前两句是讲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两句是修行的结果,明心见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实证,见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这些在神秀的诗中都体现出来. 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突显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来是指的菩提树,菩提本无树,就是否定了菩提树的有形实质.明镜亦非台,同样也是否定明镜台的有形实质.这两句是说,菩提就在你的心中,明镜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树也好,明镜台也好,本来都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意思是说,既然本来一切事物都是空,那么沾染尘埃又从何说起呢?尘埃也是空啊!这首诗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彻底,一切事物都是空,就连小乘的本心、本性也是空. 这两首诗已成为佛教历史的一段佳话.大家普遍都认为慧能的诗悟性更高,境界更深.从境界上讲感觉是这样,但是慧能的诗给人的感觉太空了,空得让人摸不着边际.而神秀的诗体现真修实悟,给人更脚踏实地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区别之处.。

5.佛教的精典名言谁可以给我好多电视里和尚常说的精典的话啊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