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牌名《点绛唇》有什么寓意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 词牌代表的是格调押韵的规则。 2.绛唇什么意思点绛唇是词牌名。绛就是红色。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戋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赏析一】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赏析二】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3.绛唇什么意思绛唇在汉语词典中有两种意思: 1、亦作“绛唇”。一般指女子的朱唇,红唇。 2、借指红色箫孔。 点绛唇是古代用的很多的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 “点绛唇”跟现在美眉们的涂口红可不一样。它并不是把整个香唇涂满胭脂,而是在上下唇中间各点上一个红点,所以叫做“点”绛唇。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的贵族美女们化的就是这种妆,俗称“一点红”。 《绛唇》是由陈小妹编著,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 扩展资料: 一、点绛唇的由来和含义 “点绛唇”一词来自梁朝江淹的《咏美人春游》,因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句而取名。 以点绛唇作词牌并流传后世可以归功于大文学家苏东坡。苏东坡对江淹的《咏美人春游》很赏识,后来作词时直接以“点绛唇”为题目,写了一首词,即《点绛唇·红杏飘香》。 二、点绛唇词牌的特点 全词分上下两段,共9句41字。每段第一句,不用韵;虽可用平,但以仄为宜。上段第二、三、四句,下段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押仄声韵。上段第二句第一字,第三句第一字均宜用去声;下段第四句第一字亦宜用去声。下段第三句为三字句,用上二下一句法。 常用格体为: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韵)。平仄仄(韵),仄平平仄(韵),平仄平平仄(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点绛唇 4.关于嘴唇的诗词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团鬓分珠巢,浓眉笼小唇。 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卢姬少小魏王家,绿鬓红唇桃李花。 丹唇间玉齿,妙响入云涯。兰眼抬露斜,莺唇映花老。 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冰齿映轻唇,蕊红新放。 声宛转,疑随烟香悠扬。髻摇金钿落。 惜恐樱唇薄。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5.王禹锡介绍多一点王禹锡,行十六,与苏轼有姻连。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五。 宋词发展第一个时期“小令”主要作者。 王禹锡,仅存词一首《中绛唇》(雨恨云愁),却反映了他积极用世的胸怀,具有清新邃远的风格。潘阆性格豪纵,其词有明显浪漫气息。《酒泉子》十首,全面描绘歌咏杭州与西湖胜景,新鲜流丽,境界优美,颇具情韵。 王禹锡撰。王禹锡,海陵(今江苏泰州)人。绍熙(1190--1194)年间曾为王明清《挥麈后录》题跋,似即此人。 王禹锡行第十六,与东坡有姻连,尝作《贺知县喜雨诗》云:“打叶雨拳随手去,吹凉风口逐人来”,自以为得意。东坡见之曰:“十六郎作诗怎得如此不入规矩?”禹锡云:“盖是醉中所作。”异日又持一大轴呈坡,坡读之云:“尔复醉邪?”(《王方直诗话》) 6.凄美宋词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里索。 错,错,错。春依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地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 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 垂泪对宫娥。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蝶恋花①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②,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③。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芳草。墙里秋千墙处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不。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老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消无人,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稼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 若等行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阮郎归 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浣溪沙 春情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春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西江月 梅花玉骨那愁瘅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 ,洗妆不退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减字木兰花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春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轻烟薄雾,怎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少年游 润州作去年相送,余杭门久,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妲娥怜双燕。 分明照,画梁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