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惠日庵访尼题亭子上》
矮矮墙围小小亭,竹林深处昼冥冥。 红尘不到无余事,一炷烟消两卷经。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简朴的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矮矮墙围小小亭,竹林深处昼冥冥。”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所向往的乡村生活环境:矮矮的围墙围起的小小亭子,周围是幽深的竹林。这种环境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让人感到远离尘嚣,身心得到了放松。
“红尘不到无余事,一炷烟消两卷经。”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态度:对红尘俗事没有任何牵挂,只有与竹林深深相伴的两卷经文。这种生活没有多余的事情打扰,只有平淡、简单的生活方式。作者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不受尘世的干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简朴的乡村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这种生活远离尘嚣,让人感到身心得到了放松和自由。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简单、平淡生活的追求,这种生活能够让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让人感到温馨、舒适。
|
创作背景
《过惠日庵访尼题亭子上》是宋朝诗人孟淑卿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密切相关。诗人通过描绘庵堂的清静祥和,以及访问尼姑时的感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状况,如佛教的普及和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相关诗词
-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
为君歌岁寒亭子,无烦洲畔鹦鹉。
江山胜概风霜地,要近鲁东家住。
丘壑趣。
应素爱、昂霄老柏孤松树。
登高作赋。
想白云阳春,碧云日暮,别有倚楼处。
金闺彦,尚忆西清接武。
年来乔木如许。
团茅时复羲皇上,我醉欲眠卿去。
歌欲举。
还自悟君亭,琢就琼瑶句。
疏斋试与。
倩倚竹佳人,湘弦赴节。
凉满北窗雨。
-
夕阳峰顶一攀跻,万里川原望不迷。
帆影远来江树外,山形多在石城西。
苔荒辇路人稀到,花近禅房鸟乱啼。
直到翠微亭子上,漫吟重续旧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