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李兄赴省》

乃翁场屋负高名,里许工夫共讲明。
谢氏弟兄辉玉树,韦侯父子薄金籯。
世科莫讶争寒畯,少作曾看到老成。
此去亲传衣钵在,想非漫饱志平生。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前辈的赞扬。从诗中内容看,这位前辈乃翁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而且成绩不错,得到过很高的荣誉。而今已年老,但他感到欣慰的是,他过去的教育培养出的谢氏弟兄和韦家的子弟们以及自己儿孙辈都继续着他昔日的辉煌。尽管有人为科举出身而感到辛酸不平,他却劝慰对方不要有过多的埋怨。但他自己更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因此他告诫自己儿孙辈不要虚度年华,要努力进取。 首联写前辈的过去,颔联写前辈的荣誉,颈联写前辈的欣慰和期望。其中“辉玉树”、“薄金籯”两句用事,玉树(喻兄弟或儿子)出于潘安《闲居赋》“于其庭园,则有高门广厦,弘润而清凉。下服黼黻,上进玉觞”;金籯(藏金于籯,比喻满箱皆金)出于房彦谦《贻子》“遗金籯之满积,流教诲之无穷”。后人常以玉树比喻人才子弟。前辈之荣亦由自己与韦侯父子、谢氏弟兄的培育有关。这里谦虚地表达了自己和韦侯父子、谢氏弟兄对于培养人才的责任和荣誉感。同时这里用了对比:“世科”句将寒畯世族与科举及第者相比较,暗示科举取士也并不是仅限于温饱;“少作”句言后生辈能坚持到底而有所成。作者自视颇高,不希望前辈徒有美名于一时,他更企望的是青年才俊能够老成持重,不断进取。 这首诗语言朴实,但感情丰富。作者对前辈的敬仰、期望、安慰、劝勉之情无不流溢于诗中。 这首诗的用典贴切自然,叙事抒情真切感人。诗的前四句描绘前辈的过去,后四句写作者的期望。其中又以“负高名”、“工夫共讲明”、“辉玉树”、“薄金籯”、“争寒畯”、“想非漫饱”等句表现作者对前辈的敬仰;以“少作曾看到老成”表现对后辈的期望;以“衣钵”、“想非漫饱”表现安慰与劝勉之情。全诗用典贴切自然,叙事抒情真切感人,是一首情意深长的赞歌。
创作背景
**《送李兄赴省》是宋朝诗人方大琮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是诗人送别友人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赴考的祝愿和鼓励,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科举考试的重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上一首
《钓鱼》
诗词关键字: 讲明 衣钵 弟兄
相关诗词
  • 1
    [唐]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 2
    [唐]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3
    [唐]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