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林寺(一作云门雪夜)》
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 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天寒猛虎叫岩雪,林下无人空有月。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充满了神秘的氛围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首句“天寒猛虎叫岩雪”描绘出一幅冬日荒野的景象,天气寒冷,猛虎在岩石上嘶吼,雪花纷飞。这种描绘为整首诗定下了凄凉、荒芜的基调。
“林下无人空有月”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寂静的氛围。月光照射在树林中,却无人陪伴,只有猛虎的嘶吼声在回荡。
“千年像教今不闻,焚香独为鬼神说。”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敬畏和神秘感。千年以前的佛像如今已经无人问津,只有香火在为鬼神们讲述着故事。这里的“像教”可以理解为佛教或神明的象征,而“焚香独为鬼神说”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敬。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荒野、孤独、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它通过描绘冬日荒野中的猛虎和月光,营造出一种凄凉、寂静的氛围,最后通过佛像、香火和鬼神等元素,表达出对生命、命运和未知力量的思考。这种思考既有敬畏,也有赞美,体现了诗人深沉而独特的情感表达。
|
创作背景
《宿东林寺》是唐代诗人灵澈的一首诗。灵澈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高远而著称。《宿东林寺》这首诗写的是他在游览云门山时,夜宿东林寺的所见所感。
具体创作背景方面,可能涉及到灵澈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他可能是在游览云门山的过程中,被东林寺的环境所吸引,决定留下来过夜。在夜晚,他感受到了寺庙的宁静与庄重,同时也感受到了自然的壮美与神秘。这些感受可能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对自然、人生以及宗教的感悟。
以上只是根据现有信息推测的创作背景,具体的情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诗词
-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
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鸟多为双。
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渚晚色静,又观花与蒲。
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
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
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
前瞻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余兴,到家弹玉琴。
-
舌头一脔肉,口唇两片皮。
其间无固必,分外莫猜疑。
赵州古佛,云门圣师,历历机头不挂丝。
自然桃李成蹊去,那是春风作意吹。
-
四时咸一德。
五气或同论。
犹吹凤凰管。
尚对梧桐园。
器圜居士厚。
位总配神尊。
始知今奏乐。
还用我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