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墓》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古墓的景象,通过对古墓石棱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肃穆、冷峻的气氛。
首句“古墓石棱棱”直接描绘了古墓的石头,石头表面显得十分坚硬,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棱棱”一词也带有一种刚硬、尖锐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
“寒云晚景凝”则进一步描绘了古墓周围的景象,寒云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凝重,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这种描绘将古墓的冷清、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
“空悲虎溪月”一句,诗人通过“空悲”二字表达了自己对于不能见到僧人在虎溪月下漫步的遗憾和失落。虎溪月是诗人曾经熟悉的景象,也是诗人曾经欣赏过的美景,但现在已经无法见到,这种变迁和失落之情通过“空悲”二字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最后一句“不见雁门僧”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诗人不再描述虎溪月的美丽,而是将目光转向了雁门山的僧人。诗人对于僧人的思念和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通过这一句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古墓石棱和周围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
创作背景
《远公墓》是唐朝诗人灵澈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的一位高僧远公有关。远公,俗姓谢,字安远,是东晋时期的高僧,净土宗的初祖。他精通佛法,广收门徒,影响深远。他的墓地在江西庐山,成为佛教圣地之一。
灵澈游览庐山时,参观了远公墓,感慨万千,于是创作了这首《远公墓》。诗中表达了灵澈对远公佛法高深的敬仰,对逝者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通过这首诗,灵澈传达了佛教的思想,即生死轮回,超脱生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觉悟。
相关诗词
-
初心直欲复关河,保蜀劳不局自多。
诸葛大名垂宇宙,北山千古共巍峨。
-
满眼松楸护石茔,此来倍觉暗伤情。
烟云深处眠翁仲,俎豆香时荐特牲。
一寺近回溪水曲,万山青向墓门横。
杨花无限萦春思,送我轻舟十里程。
-
荒坟邻近鄂王宫,异代孤臣伏腊同。
北狩忽闻哀痛诏,中兴多仗保釐功。
百年天地回元气,五夜松杉度烈风。
圣主只今恢庙略,玉门闻巳罢和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