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述》
竺仟论五百劫,蒙叟夸八千春。 但闻尧舜氏作,谁识羲黄上人。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题壁诗,它赞扬了传佛修行的善生老人和那弥勒佛在昔年的一件业绩,富有浪漫主义的想像和宗教式的热烈讴歌。 善生与那弥勒,在佛教传说中虽都著重他们的宏愿和修持,但都是些传说的材料,而这首诗却要作“蒙叟夸八千春”的描绘,并且以竺谦和善生老人的“五百劫”修行,与尧舜的功业相比拟,这就给读者一种神秘而又带有宗教气氛的感受。
诗的开头“竺仟论五百劫”是作者在佛家经典中寻章摘句,给读者一种佛经教义的启示。而“蒙叟夸八千春”则是诗人给读者一种热烈的鼓吹,一种神奇的幻想。
诗的中间两句“但闻尧舜氏作,谁识羲黄上人。”它是对善生老人八千年修行的描绘和颂扬。说善生老人修行如此之久,他事迹之神奇,已可使人忘却他是人世间的人物,而把他与古代传说中的圣君大舜等量齐观了。这样写一方面是赞扬他的宏愿崇高,一方面也寄寓了诗人的热情和希望。
诗的结尾“兴亡一榱堕三界,黑白双龙战海心。”更是神奇迷离的想象。把抽象的宗教情绪形象化、具体化。它的含义有多方面:一、这也许是善生老人八千年修行功力的结果;二、这也许是蒙叟老人梦寐以求的境界;三、这也许是诗人理想中的境界;四、这也许是佛教传说中的神话世界。总之,它是一种神秘而又带有宗教气氛的颂扬和向往。
这首诗作者以浪漫主义的幻想和热情,描绘了善生老人八千年修行的崇高境界,寄寓了作者对宗教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全诗辞藻华丽,气魄雄伟,把神秘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体,读来感人至深。
|
创作背景
**《杂述》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文学环境和社会状况有关**。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散文、戏曲等各种文学形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宋代也是社会变革较为剧烈的时期,战争、政治斗争等社会事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泳创作了《杂述》。这部作品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参照作品的具体内容和林泳的生活经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诗词
-
老屋江皋近,兵船上下愁。
只求连夜过,怕被斗风留。
烽火沿村放,鸡豚比户搜。
芦中多难妇,莫劝土人收。
-
自来生计少,难后更何营?
襆被让寒女,稻梁分老兄。
儿知盐米贵,天与利名轻。
得饱殊非易,明年我欲耕。
-
祝柱客曾兴刺,斲窗史亦留名。
我见诸相非相,天何不鸣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