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晴泛舟过董家舍》

秋水碧如玉,秋树红于花。
酒船缘岸转,溪路逐村斜。
菱荇乱柔橹,凫<巾狎>浅沙。
所亲居近远,隔浦问人家。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秋景和乡村生活。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中描绘的是秋天的水色和树叶,以及乡村中的酒船和溪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日乡村世界。 首先,诗人用“秋水碧如玉,秋树红于花”来描绘秋天的景象。这里的“秋水碧如玉”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清澈和宁静,而“秋树红于花”则强调了秋天的色彩丰富,树叶的红比花朵更加鲜艳。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仅突出了秋天的特点,也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接着,“酒船缘岸转,溪路逐村斜”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酒船是指载着酒的船只,这里用来形容船只沿着岸边行驶,给人一种悠闲的感觉。而“溪路逐村斜”则描绘了小溪边的道路随着村庄延伸,给人一种自然、随意的感觉。这两句诗将乡村的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菱荇乱柔橹”这句诗描绘了水中的菱荇(一种水生植物)在柔橹(一种划船工具)的搅动下,散乱开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凫浅沙”中的“凫”是指野鸭,这里描述了野鸭在沙滩上嬉戏的情景,增添了乡村生活的活泼气氛。 最后,“所亲居近远,隔浦问人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亲近和喜爱。尽管与所爱的人相隔较远,诗人仍然可以通过溪水来询问人家,表现出诗人的热情和好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秋天的美景和乡村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乡村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秋晴泛舟过董家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祥鸢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的热爱有关**。张祥鸢可能在一个秋天的晴朗日子,泛舟游览,经过了董家舍,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他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感受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都可能成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然而,由于具体的历史记载有限,我们无法确定更具体的创作背景,只能根据诗歌内容和作者的生平进行推测。
诗词关键字: 秋水
相关诗词
  • 1
    [明]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载无改易,世有董烈妇。
    烈妇王氏名桂芳,十七嫁与董家郎。
    董郎卧瘵一年死,烈妇呕血手敛藏。
    当时信誓对日月,谁能上掩日月光。
    死生契阔志不违,老姑无依老母嫠。
    母与烈妇伯父期,他年徐与重结褵。
    为言:“汝婿昔僦居,婿死居停主人将夺之。
    汝曷来归与汝栖,与汝伯父相因依。
    ”烈妇闻命志益悲:“未闻太行王屋曾为愚公移?
    天地生我死我自有处,何有一撮茅土为瀍帷?
    ”啼眠风洒洒,母日护之不少舍。
    后数日母去,谓:“汝
  • 2
    [唐]
    雷氏金徽琴,王君宝重轻千金。
    三峡流中将得来,明窗拂席幽匣开。
    朱弦宛转盘凤足,骤击数声风雨回。
    哀笳慢指董家本,姜生得之妙思忖。
    泛徽胡雁咽萧萧,绕指辘轳圆衮衮。
    吞恨缄情乍轻激,故国关山心历历。
    潺湲疑是雁鸊鹈,砉騞如闻发鸣镝。
    流宫变徵渐幽咽,别鹤欲飞猿欲绝。
    秋霜满树叶辞风,寒雏坠地乌啼血。
    哀弦已罢春恨长,恨长何恨怀我乡。
    我乡安在长城窟,闻君虏奏心飘忽。
    何时窄袖短貂裘,胭脂山下弯明月。
  • 3
    [元]
    杨柳董家桥,鹅黄万万条。
    行人莫到此,春色易相撩。
    长条一丈长,长似紫丝缰。
    长条挽易断,五马过横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