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五月望潞河舟夜》

潞水雨余涨,燕山云外微。
又圆篷底月,频换客中衣。
路近心逾急,乡遥梦亦稀。
汉京冠盖满,怀抱欲何依。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借旅途景色来抒发情怀的诗。在诗中,作者通过描述旅途中的景色,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京城的渴望。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首联“潞水雨余涨,燕山云外微”,潞水,指潞河(今称永定河),是诗人的旅途中所见。雨后潞水的涨溢,与远处的燕山在云外的朦胧,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引人入胜。潞水雨余涨,显示出雨后水流之盛;燕山云外微,则显出山峰的高远和云雾的缥缈。这一联以工整的对仗,优美的意象,描绘出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又圆篷底月,频换客中衣”,这一联进一步写出了旅途中的生活。圆月挂在天空,照在船篷上,这是旅途中的常见之景。诗人用“频换”二字,则表达了这一常见之景带给他的感受:旅途生活中的他,频繁地更换衣服,似乎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这一联以圆月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他深深的思乡之情。 颈联“路近心逾急,乡遥梦亦稀”,这一联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随着路程的接近,他愈发急切地想回到家乡;而远离家乡之后,梦中也很少出现家乡的影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渴望。 尾联“汉京冠盖满,怀抱欲何依”,这一联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迷茫。汉京,这里代指唐朝都城长安,冠盖满指的是朝廷中官员众多。与这种繁华景象相对的是诗人的孤独和迷茫。他离开了繁华的都城,心中没有了依归,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这一联透露出诗人对京城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述旅途中的生活和表达思乡之情和对京城的渴望,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时间的感受,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创作背景
《五月望潞河舟夜》是明代文人张祥鸢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关,可能反映了他在某个夜晚在潞河上乘舟时所感受到的宁静、孤寂或思考等情感。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深入研究作者的生平和作品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以下是这首诗,供您参考: 五月望潞河舟夜 明月遥天挂玉钩,长风送客夜悠悠。 舟行碧水三千里,人卧青山万点秋。 清露湿衣凉似铁,银河泻影冷如绸。 此身已在天涯外,更向何处觅归舟。
诗词关键字: 冠盖 怀抱
相关诗词
  • 1
    [清]
    潞河数百里,家家悬柳枝。
    言自春至夏,雨泽全未施。
    燥土既伤禾,短苗不掩陂。
    辘轳干以破,井涸园菜萎。
    旧米日增价,卖者尚犹夷。
    贫者止垄头,怅望安所之。
    还视釜无烟,束腰相对饥。
    欲贷东西邻,邻家先我悲。
    且勿计终年,胡以延此时?
    树未尽蒙灾,争走餐其皮。
    门外兼催租,官府严呼追。
    大哭无可卖,指此抱中儿。
    儿女况无多,卖尽将何为?
    下民抑何辜,天怒乃相罹,下民即有辜,天恕何至斯!
    视天非梦梦,召之者为谁?

  • 2
    [明]
    天汉龙初返,星桥鹊乍分。
    隔河收片雨,宿浦有残云。
    复作孤舟别,兼悲一叶闻。
    相看此时恨,不独在离群。
  • 3
    [明]
    拨尽炉灰夜欲晨,不知飘泊潞河滨。
    灯花自照还家梦,道路谁怜去国人。
    浩荡江湖容白发,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应免逐鸡声起,无复鸣珂候紫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