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袅袅明河带苑墙,萧萧乱叶下微霜。 风回寒柝沉遥堞,天近疏钟出未央。 共过汉庭方贵少,可知颜驷尚为郎。 一官无补思田里,岁晏南中橘柚黄。 |
|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七律在描写和叙事中传达出作者的感慨和对时局的看法。起句的“袅袅明河带苑墙”,是写环境气氛,映衬人物心情。“明河”是指银河,在天将晓未晓之际,银河“带苑墙”,渲染出凄冷寂静的气氛,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接着“萧萧乱叶下微霜”,与前三句相类,不是欢欣鼓舞的,而是黯然神伤的。乱叶、微霜、风声、柝声,都带着萧瑟凄厉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乱叶飞霜中行军途中的戍卒在吹着羌笛,听着战鼓。 中间四句正面叙事。“风回寒柝”承上启下,由前三句的景物描写转入对人事的叙述。“天近”二字点出时间在深夜以后,由写景转入叙事。“未央”二字,是写“钟声”,不仅点明时已深夜,更表明了远近高低的许多建筑都在耳目所及之中。这些细节描写,把边疆戍卒长期戍边的苦闷心情具体化了。这一联对仗工整,字句锤炼得精细。 诗的结尾二句点出了人物的身份和思归的心情。“一官无补思田里”,这位一官半职的戍卒,满腹牢骚,觉得多年来并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思田里,即希望归回故乡。“岁晏南中橘柚黄”,表达了在深山幽谷中思念故乡的寂寞心情,届时只怕还要望着南方的橘柚捎去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吧!这两句乍读起来,象是结尾总结句,不一定是煞尾句。有的版本又叫《写怀》,如《金奁集》等作《写怀》或《遣怀》。在宋人陈鹄《耆旧续闻》中还提到此诗前半首的作者张籍“乐府相传者甚多。有《征人》一篇云云,语意甚佳,不独思归而已也”。这说明此诗原有发端,后来演而为全篇,而以这首诗流传最广。 此诗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良臣谏士进谏难的感慨。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郁郁不得志的愤愤之气。首尾二联尤能见出作者的匠心独运。清人王士禛认为“兴在笔墨之外”(《带经堂诗话》),指的正是这类诗作。这首七律诗的艺术特色在于以景物描写来托物言志,在叙事中暗含着抒情言志。它把人物的心情和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情景相生,人物的心情和诗歌的主题思想通过景物得到更鲜明的表现。这种表现手法别具一格。 这首诗的语言平易近人,但含义深长。“共过汉庭方贵少”的“共”字,“一官无补思归田”的“无补”二字,都是耐人寻味、含义深长的。 总之,这首诗主题鲜明,风格朴实,语言平易近人,结构严谨,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