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三首》
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万里未归人。 门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腊月二十,年终岁尾,旅人思念远方亲人的诗歌,渲染出了一种寂寥落寞的氛围。
首句“腊月二十日,一年将欲尽”,明确地点出了时间和季节,一年的光阴即将结束,给人以一种岁月匆匆的感觉。“万里未归人”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身处远方,无法和家人团聚。
“门前残雪日轮消”,通过对门前残雪在日光下慢慢消融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消融和落寞。而“室内红尘遣谁扫”一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纷扰世界的无奈和孤寂。
整首诗情感深沉,用词简练,通过对时间、景物以及人物内心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年终岁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独自生活的无奈,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乡愁。
|
创作背景
**《偈三首》是宋朝诗人释梵言所作的一组诗歌,与佛教相关**。这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的教义和僧侣的修行生活密切相关。宋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许多僧侣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修行体验。
在《偈三首》中,释梵言通过诗歌的形式,传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和修行方法。这些诗歌可能旨在帮助僧侣们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鼓舞他们的修行热情,或是在特定的佛教活动中咏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这里见得,黄面瞿昙。
隐身无地,其或渺漫。
不分照雇,眉毛鼻孔。
-
欲渡巨少,必假方舟。
橹棹俱全,风帆两便。
夜观星月,昼视云山。
万里之遥,一瞬可到。
人心尽畏波涛险,未必被涛险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