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人家住庐山寺,信脚东游二千里。 三年饱吃浙西饭,不曾咬著浙西米。 大川恶拳打不活,石溪浅水浸不死。 自言辣手难近傍,只有痴绝较些子。 要从窗下看庐山,归卧溪声山色里。 了无玄字涴胸怀,肯将佛法挂唇齿。 漠漠重湖五老前,衮衮九江千嶂底。 空手携锄种白石,赤脚提篮挈流水。 有问参寻事若何,向道今年秋芋多。 |
| 岂曰趣名者,年年待命通。 坐令青嶂上,兴起白云中。 岸浸如天水,林含似雨风。 南宗犹有碍,西寺问恭公。 |
| 九峰几点小窗间,知尔遥临泖上山。 同是爱山须尽兴,闲云且莫自飞还。 |
|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
| 洛下因归去,关西忆二龙。 笠漫河岸雪,衣着虢城钟。 睡鸭浮寒水,樵人出远峰。 何当化闾俗,护取草堂松。 |
| 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 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粟穗干灯焰,苔根浊水泉。 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 |
| 宿苇临流去就轻,生平惯与尔同盟。 相从奚假归图画,特画江湖一段清。 |
| 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 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
| 野泊岁云暮,念归期正赊。 津童为过客,商舶是邻家。 雪密鱼依罧,潮回蚌委沙。 南州人健否,不寄早梅华。 |
| 蜀国僧吹芦一枝,陇西游客泪先垂。 至今留得新声在,却为中原人不知。 细芦僧管夜沈沈,越鸟巴猿寄恨吟。 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 月落江城树绕鸦,一声芦管是天涯。 分明西国人来说,赤佛堂西是汉家。 |
| 舍下虎溪径,烟霞入暝开。 柴门兼竹静,山月与僧来。 心莹红莲水,言忘绿茗杯。 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 |
| 江头潮正平,日照土山口。 坐见远来舟,高帆忽前後。 将随入浦风,稍度遥圻柳。 客无南北虞,信是承平久。 |
|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李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广宣] |
| 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 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 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 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
| 地僻僧栖隐,茆庵曲迳通。 云浮秋水白,霞夺蓼花红。 野鸟当窗下,疏烟入画中。 采菱人未散,归棹且从容。 |
| 名品参差十数窠,商船千里任风波。 土花分破根株小,春色随来意气多。 欲种更看移树法,将开须与傍栏歌。 中年渐不胜杯酌,红翠他时奈尔何。 |
| 色相终坏灭,佳人能久妍。 断碑山寺里,小冢竹林边。 兰叶春风带,苔花莫雨钿。 情留吴苑客,梦逐楚台仙。 高僧方宴坐,身在散花天。 |
| 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 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 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
| 尽日阴阴风坠花,楼前沟水发芹芽。 青春院宇僧房好,白昼豺狼客路赊。 对坐虾须回舞燕,出门鸱尾立饥鸦。 相期握手何时再,五月芙蓉隘若耶。 |
| 壍江以为池,增山以为壁。 铁瓮喻其坚,金城非所敌。 前朝经丧乱,曾是轻锋镝。 览古一徜徉,空听渔浦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