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羲神农黄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专顼及高辛,唐虞尧舜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汤文武是。 尧舜传官禹传家,天与人与非私畀。 夏禹一传启以贤,少康兴夏灭猿豷。 十有七世于桀王,万汤放桀夏绪坠。 殷汤应天而顺人,兴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为专美。 祖乙盘庚亦贤君,三十传纣覆商祀。 周兴积累由后稷,公刘... |
| 不挂唇皮一句奇,少林冷坐最慈悲。 须知此道非传授,立雪神光已强为。 |
| 古寺栖身又两期,西风吹我鬓成丝。 俗儿往往貌相敬,吾道悠悠心自如。 尽去皮毛方是学,若无情性定非诗。 可怜千载相传授,只为秦人煨炉余。 |
| 道统谁传授,源流易失真。 滔滔皆四海,亹亹独斯人。 业履群经粹,词华一世新。 可嗟天不憗,难赎百年身。 |
| 周旋王庾二公际,传授并汾诸子问。 晚岁更无人共语,牛栏西畔荷锄还。 |
| 南来风土已安之,事已当还敢故违。 铜柱略无功可录,玉关空幸死前归。 眼看余剂怜犹在,力凭征鞍觉尚微。 此去上还官印绶,却来传授祖师衣。 |
| 学诗曾及谢玄晖,传授应同一唯归。 旧宅纵荒书故在,不妨幽僻借僧扉。 |
| 丈室曾窥金锡光,汾阳宗绪故应长。 不嫌俗子堪传授,更借馀波到乐浪。 |
| 这个工夫,因师传授知元祖。 论甚子午。 说甚龙和虎。 只在目前,明有神仙路。 速修取。 有朝归去。 消了阴司簿。 |
| 雨昏先友记,犹复有斯人。 周易相传授,唐衫自隐沦。 翳桑秋廪共,结草夜台春。 为酹月塘月,何年琢石麟。 |
| 妙处不可观,可观非是妙。 杳杳无方所,冥冥无朕兆。 我观三十年,力尽不能透。 及其会心时,忻然惟一笑。 碧桃开晚花,黄鹂啭春昼。 大哉众妙门,老子亲传授。 |
| 晋大司马至洛阳,威略已著推砍羌。 声驰江龙传国光,右军笔阵争堂堂。 妙用作意驱后铓,惊鸿乍起游龙翔。 仁祖无奕乌衣郎,排名篇末流遗芳。 开元散落王涯藏,联翩飞动茂密行。 料简鉴赏盛有唐,传授视此真印章。 |
| 几见衣冠伟,终闻羽翼成。 先皇崇旧学,大政任名卿。 神器亲传授,崇朝再太平。 功成身自退,宠利不豪轻。 |
| 少日深期造孔门,于今老矣叹无闻。 自怜大业乖传授,赖有遗编可讨论。 君赠名章多过誉,我惭衰配不胜文。 誓言愿毕馀生力,细与穷源探本根。 |
| 而立年前髭未长,金台早已擅名场。 法书笔下蛟龙,句胸中锦绣肠。 斧藻一州事学校,枌榆卜舍近家乡。 讲道相传授,不在槐花举子忙。 |
| 又领皋比走建安,青衿喜色上眉端。 诗因老去难言别,毡到春来不觉寒。 当日紫阳传授学,他年粉省校雠官。 圣门岂必肯私淑,莫把规随一例看。 |
| 杲杲重光,遥山耸翠,九天秋气高明。 露团仙掌,初月挂前星。 帝念吾君父子,亲传授、光启中兴。 生储后,是为三圣,一道以相承。 升平。 当此际,黄花照座,丹桂充庭。 对两宫喜色,百辟欢声。 好是橙黄橘绿,宣猷殿、酒碧香清。 重重庆,尧仁舜孝,亲见禹功成。 |
| 师道久不振,小儒咸自私。 破崖求圭角,务出己新奇。 恻恻去圣远,六经秦火隳。 不有传授学,涉猎安所为。 汉儒守一经,学者如云随。 承习虽未尽,模法有根基。 荐绅立朝廷,开口应万机。 附对皆据经,金石确不移。 熟烂见本末,较然非可欺。 吾愿下学官,各立一经师。 务尽道德业,不取章句辞。 庶几昔人风,炳然复在兹。 |
| 定夫中立希贤士,事师河南程叔子。 门外雪深三尺绝,假寐觉来犹在此。 口生铁石为肺肝,心欲求道宁知寒。 他年传授称高弟,不愧芳名千万看。 |
| 君家舍人公,世谓王杨作。 谁知所传授,白首终林壑。 至今有源流,泾渭分清浊。 岂比世上儿,风姿矜濯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