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戒者九度。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
| 乘兴西游谁与同,一囊诗藁一枝筇。 厌栖庐岳莲花社,却访南山紫阁峰。 怀古有时应怅望,寻幽何处不从容。 关中风物常牵梦,老卧闲曹转放慵。 |
| 三事天衣两字师,长安风月更谁知。 闲骑劣马寻碑去,醉卧荒庐出寺迟。 辞赡不容夸犬子,兴阑兼许吐鱼儿。 左冯假道来看我,正值严冬大雪时。 |
| 末山一境不露顶,直下全超五障身。 佛国无边皆自己,台山大会付何人。 苾蒭草碧枝枝秀,菡萏花红叶叶新。 外祖深恩只者是,一菴和气暖於春。 |
| 几忆汤师役梦魂,醉吟想在落花村。 背尘事见寻常说,出格诗曾子细论。 书信寄凭暗有路,笑谈重约恨无门。 今来鬓雪应多也,莫惜频频近酒罇。 |
| 一炉薪尽室空然,万象何妨在眼前。 时有兴来还觅句,已无心去即安禅。 山门影落秋风树,水国光凝夕照天。 借问荀家兄弟内,八龙头角让谁先。 |
| 悟解真空如壮年,两朝供奉近炉烟。 故乡梦断三湘远,应制诗高四海传。 晴望野云生紫阁,夜吟蘭烛滴花笺。 应愁内殿徵书至,恐向东林负昔缘。 |
| 僧中忆艺本超群,释氏蒙求见讨论。 儒行合为文畅侣,诗名雅作贯休孙。 心灯久已传宗意,命服仍尝锡帝恩。 宴坐栴檀消篆字,眼前闤阓任嚣喧。 |
| 金僊子便是师师,高道宁容世网羁。 浩浩心田龙可扰,飘飘行止鹤应知。 尘机摆落超三界,古篆沉研冠一时。 莫怪伊余苦珍重,白莲花社有心期。 |
| 流浪江湖久,攀缘岁月阑。 高名当世重,好句逼人寒。 月苦蝉声嗄,钟清柿叶干。 龙钟千万里,拟欲访师难。 苍苍龙阙晚,九陌杂香尘。 方外无他事,僧中有近臣。 青门玉露滴,紫阁锦霞新。 莫话三峰去,浇风正荡淳。 |
|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嚮风。 |
| 云隐秋鸿水隐鱼,相思难是惠休书。 遥闻养性栖莲岳,不肯携筇入帝都。 金殿圣缘应未断,玉堂知己渐凋疏。 何人曾得陪高论,头戴神羊马大夫。 |
| 远公遗迹在东林,往事名存动苦吟。 杉桧已依灵塔老,烟霞空锁影堂深。 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 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沈沈。 |
|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 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 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
| 玉箸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 正悲千载无来者,果见僧中有个僧。 |
|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余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
| 不爱纷华爱寂寥,松风竹月共萧萧。 因随野鹤过三径,每对江鸥洗一瓢。 无复尘埃沾短褐,尚思烟水泛归桡。 道人肯与羲之友,飞锡重来莫待招。 |
| 社客尽卿相,草堂云树间。 景分庐岳秀,人类远公闲。 夜定开明月,秋吟对暮山。 唯应谢康乐,时得扣松关。 |
| 学就书闻在道林,几年辛苦用身心。 九霄雨露酬知早,百首风骚立意深。 青白野云闲里卧,古今碑碣醉中寻。 因何负此多般艺,可惜教师鬓雪侵。 |
| 若子能来过我门,端知良遂志弥敦。 微尘破处得经卷,万象纷时空眼根。 与世支离谁恶意,怪人棱瘦自秋痕。 归兴定到家林稳,山月流明洗夜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