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 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箇范增多。 |
|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
| 平生虎力鼎可扛,愤气不作咸阳降。 江东子弟累千百,谁知国士元无双。 一夕楚歌四面起,伯图未就人怀邦。 自古功业有再举,何不隐忍过乌江。 |
| 极边官军守战场,次边丁壮俱运粮。 县符旁午催调发,大车小车声轧轧,霜寒晷短路又滑,担夫肩穿牛蹄脱。 呜呼! 汉军何日屯渭滨,营中子弟皆耕人? |
| 此郎都无子弟气,夜对黄妳笼青灯。 只今落脚堕鸢外,欲往从之欢未能。 郎罢才名今日发,佐州亦复坐穷边。 甚欲出手相料理,东南风高难寄笺。 |
| 气压关河力拔山,绝人武勇更无前。 若於今代当戎寄,子弟何须用八千。 |
| 一长未可众人师,万里元随八马蹄。 不解征西说子弟,郤怜野鹜厌家鸡。 |
| 今来古往一封疆,虎斗龙争几帝王。 百二山河秦地险,八千子弟楚天亡。 朝廷有道自多助,仁义行师岂恃强。 往事废兴何处问,寒烟衰草满斜阳。 |
| 忆见奇童髧两髦,遽惊名誉众推高。 东山子弟家风在,西汉文章笔力豪。 方看凌云驰騄骥,已嗟埋玉向蓬蒿。 追思阳夏曾游处,抚事伤心涕满袍。 |
| 夷门子弟逞豪华,不念西京谷雨花。 走马城东玉仙醉,著身海角敢咨嗟。 |
| 欲去还留每自怜,竟为吾子弟先鞭。 孤忠尽见万言疏,十口同登一叶船。 屈法相全烦圣主,上书俱贬愧前贤。 南归定过西山下,细把行藏告墓阡。 |
| 东出共城门,古墓何累累。 就中如夏屋,下马读铭碑。 始知太尉名,富擅政和时。 讵知邑境中,仓皇来赤眉。 敢勇率子弟,肆杀力弗支。 编氓赖保全,迄今令名垂。 潺潺百泉流,日夕声犹悲。 |
| 杯酒邗沟上,纷纷已十年。 音容常想见,风迹每流传。 老去元卿位,新开太守阡。 庆门当更大,子弟固多贤。 |
| 释迦行中国,设教周孔同。 吾知诸子弟,不殊阙里中。 |
| 戏缠朱彩索,争带赤灵符。 踏草仍悬艾,包菰更结芦。 都还痴子弟,半出骏僮奴。 老病无他好,惟餐玉术蒲。 |
| 玉笋头边懒押班,汗青笔削更重刊。 直言何管雷霆怒,清节不知冰雪寒。 性理晦庵真学术,须眉商岭古衣冠。 欲求绘画耆英手,写过江南子弟看。 |
| 君于场屋素称雄,非止原夫一技工。 贯虱心推白社族,执牛耳属紫薇公。 乌衣子弟如康乐,绛帐先生得马融。 看得龙飞第一榜,联翩奏赋冠南宫。 |
| 汉家宫阙动高秋。 人自伤心水自流。 今日晴明独上楼。 恨悠悠。 白尽梨园子弟头。 |
| 沙场诸子弟,少小尽晞颜。 迎我五经笥,归来七岛山。 朝游松子洞,暮宿惠人湾。 讲罢西风里,扁舟早送还。 |
| 罗浮主人袁公发,伟才逸气千人杰。 二子轩昂有父风,妙年趣向天然别。 邑之子弟亦好儒,远来迎子求师模。 子非往教求即应,龟筮有决前光孚。 春风正好偕行乐,子如健翮摩天鹗。 秋闱从此卜亨途,回谢卑污翥寥廓。 为我殷勤问袁君,夺人所好非前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