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风捻就,腰儿纤细。 系的粉裙儿不起。 近来只惯掌中看,忍教在、烛花影里。 更阑应是,酒红微褪。 暗蹙损、眉儿娇翠。 夜深著两小鞋儿,靠那个、屏风立地。 |
| 谁谓居廛身未清,在家心似出家僧。 铜壶惯买梅花插,相对无言悟小乘。 |
| 前浦归帆挂夕阳,傍船打鼓是渔乡。 居人却惯鱼虾贱,茅店晚厨春荠香。 |
| 轻风拂柳冰初绽。 细雨消尘云未散。 红窗青镜待妆梅,绿陌高楼催送雁。 华罗歌扇金蕉盏。 记得寻芳心绪惯。 凤城寒尽又飞花,岁岁春光常有限。 |
| 问处分明答处亲,纵横有路惯反身。 相如夺得连城璧,秦主安然致太平。 |
| 山色苍寒野色昏,下程初闭驿亭门。 不须更把浇愁酒,行尽天涯惯断魂。 |
| 吾疑子亦惯乘机,乃枉华轩扣竹扉。 不是梅花不相外,囊犹未瘿若为归。 |
| 远浦三更月,春风一夜程。 平生惯安静,多病怯征行。 急橹夸先后,连山护送迎。 关心小儿女,幽梦落东城。 |
| 册府推前辈,文场惯主盟。 冀闲收汗血,昆圃出连城。 料想金瓯覆,遥知水鉴明。 从今青与紫,四海尽门生。 |
| 自随官牒却居间,樵叟渔童惯往还。 种竹且教疏见月,开窗莫遣碍看山。 |
| 浪踏麻鞋破晓行,林梢犹自带残星。 气吞宇宙无气馁,心醉功名觉醒。 红雨无端污行色,白云知我忆亲庭。 平生惯作江湖客,得酒相看眼倍青。 |
| 大众退后,衲僧去就。 岂用机关,那容体究。 蓑翁老熟惯风波,桡棹不施船放溜。 |
| 作客他乡久,宜人此界稀。 身閒长挟策,地僻惯披衣。 妻有虀盐乐,儿因笋蕨肥。 出门何所适,终日掩荆扉。 |
| 握笔临池惯,残书映雪勤。 今宁无古篆,宁复有唐文。 荒草周颙宅,空山董相坟。 何时携斗酒,一酹墨溪云。 |
| 谈天多巧中,名在士夫间。 行遍西江路,来游南岳山。 病侵心绪懒,穷惯面皮顽。 莫说功名事,禄书从卷还。 |
| 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 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 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 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 |
| 学舍论交二十年,白头相对固依然。 才难孰为吾君惜,果满宁容我辈先。 熟路长驱聊缓步,百全一发不虚弦。 故怀未尽还成别,饱惯人间不更怜。 |
| 去岁天涯,一灯闲作幽窗伴。 酒来须满。 不待旁人劝。 今岁天涯,又是年华晚。 凄凉惯。 问天不管。 只我何曾管。 |
| 宿云留润欲侵衣,草长山腰路溅泥。 映屋画图花远近,接畦湍濑水高低。 人趋南亩生涯乐,春入东灾土脉齐。 说与老农还自笑,近来辛苦惯扶犁。 |
| 不见东山谢紫虚,时时独自捻吟须。 常凭香案监抄箓,时点朱砂为订符。 日里惯曾参宝语,夜深梦必入清都。 此心却恐多君事,废了工夫火一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