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良天惠海边头,波浪澄清宿雾收。 才把一麾来北阙,便惊六瑞到南州。 日高双影亭亭并,风动孤香冉冉浮。 好作画图献当宁,御屏风上永传休。 |
| 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清光不向此中见,白发争教何处生。 闲地占将真可惜,幽窗分得始为明。 殷勤好长来年桂,莫遣平人道不平。 |
| 岩半松门敞不关,芒鞋竹杖重跻攀。 天涵鉴水澄清里,人入披云杳蔼间。 烧药炉寒烟草碧,镌诗石古雨苔斑。 干戈满目何从适,日日青山共往还。 |
| 圣主方将大有为,有如二老盍来归。 不应飞挽留江表,且使澄清向日畿。 四海英豪从古少,一时耆旧似君稀。 相将稳入修门去,直上云霄拱太微。 |
| 大底缘由比类深,难中此道费光阴。 若知浊浪澄清水,不达浮生认白金。 走作真珠藏妙理,究推神室好相寻。 功成稳審时间用,变转无穷重古今。 |
| 弟兄南渡各驰驱,向奉君王尺一除。 黄耳音书寄怀抱,乌衣门巷惜丘墟。 澄清孟博荣持节,雅量玄平静著书。 五桂家风殊未艾,黄山佳气蔼如初。 |
| 柘川之西有削石,屹立巍巍峻如壁。 下有沧浪百尺深,澄清恰似秋天碧。 逝者如斯竟不停,孺子长歌堪濯缨。 故知源头有活水,支流分派迢迢清。 |
| 无边刹境一毫端,同住澄清觉海间。 还似此花并此叶,坏空成往未曾闲。 |
| 天宇澄清桂影秋,骚人乘兴欲登楼。 楼前白水三千顷,滉滉鎔银烂不收。 |
| 微风生青蘋,习习出金塘。 轻摇深林翠,静猎幽径芳。 掩抑时未来,鸿毛亦无伤。 一朝乘严气,万里号清霜。 北走摧邓林,东去落扶桑。 扫却垂天云,澄清无私光。 悠然返空寂,晏海通舟航。 |
| 碧琉璃色水澄清,紫磨金光身莹明。 洗净方知不受垢,释迦老子此时生。 |
| 冬宵寒且永。 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 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 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 顾影惭朝谒。 |
| 奕奕清波旧绕城,旱来泉眼亦尘生。 连宵暑雨源初接,发地春雷夜有声。 复理沟渠通屈曲,重开池沼放澄清。 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 |
| 挽仰黄花集,澄清九月秋。 预愁新任迫,难为故人留。 岚去山光合,江回水气浮。 何当脱羁绊,同办五湖舟。 |
| 六辔澄清日,三军指顾中。 关山都识面,草木尚倾风。 饮马伊吾北,回銮涧水东。 庙谟应富有,倾倒莫匆匆。 |
| 梅花山下送先生,持节西江衣猾荣。 国步正巇须砥柱,边尘方涨待澄清。 来时野草知春暖,去路山禽语日晴。 不怕风寒今满地,摩挲浯石记勋名。 |
| 文昌冠剑辍名卿,书殿丹青得老成。 晓日旌旗熊虎动,秋郊组练雪霜明。 邠郊风教农桑国,秦帝山河屏翰城。 竹马儿童应借问,使君揽辔旧澄清。 |
| 文章习气消未尽,般若初心老渐明。 粗有春秋传旧学,终凭止观定无生。 维摩晚亦谐生事,弥勒初犹重世名。 须发来年应更白,莫留尘滓溷澄清。 |
| 日色今朝分外明,湖光浩气共澄清。 鸣啼绿树穿花影,水泛青山入古城。 眼下见荣还见辱,病中嫌雨又嫌晴。 衰迟自喜添诗学,三十年来掉臂行。 |
| 此药神功别有名。 专医两目多情。 一点变澄清。 自然仰面认得前程。 更用金篦轻掠刮,便教换了尘睛。 观俗缘空朗照,至精至精。 三辉腾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