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渔家傲·富贵经中谈净域》

富贵经中谈净域。
赤珠玛瑙为严饰。
彼土众生当晓色。
擎衣裓。
妙华供养他方佛。
稚小嬉游随没溺。
娑婆是苦何曾识。
忻厌迩来方有力。
从朝夕。
静焚一炷香凝碧。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和敬仰,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痛苦。 “富贵经中谈净域。赤珠玛瑙为严饰”,这里的“富贵经”可能指的是一种关于财富、权力和地位的宗教教义或哲学理论,而“净域”则暗示着一种纯净、超脱的世界,那里的财富和珍宝可能象征着神性或真理。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个充满财富和珍宝的世界,似乎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彼土众生当晓色。擎衣裓。妙华供养他方佛”,这里描述的是那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那里的人们应该沐浴在光明之中,手持华丽的衣服,供养他方的佛。这种描述似乎暗示着一种虔诚、敬仰和感恩的生活方式。 “娑婆是苦何曾识。忻厌迩来方有力”,这里的“娑婆”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处的生活世界,充满了痛苦和苦难。“忻厌”则表示对这种生活的厌倦和厌恶,而“迩来方有力”则表示诗人现在才意识到这种厌倦,而这种意识正在增强。 “从朝夕。静焚一炷香凝碧”,这里描绘了一种静修和祈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晨和晚上,诗人都会静静地烧一炷香,表达对神明的敬仰和感恩。这种生活方式表明诗人正在努力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也表达了他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和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另一个世界的财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静修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和对另一个世界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痛苦,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创作背景
《渔家傲·富贵经中谈净域》是宋代诗僧可旻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思想有关。可旻是一位佛教僧人,他在词中通过描绘净土的美好景象,传达了佛教的净土信仰。同时,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以及对清净境界的向往。 在佛教中,净土是指一个没有烦恼、痛苦和纷争的理想国度。可旻在词中通过描述净土的美丽景象,如“荷塘绿水清如玉”,来展现这个理想国度的美好。同时,他也通过表达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如“富贵经中谈净域”,来传达佛教的出世思想。 综上所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思想有关,是可旻对佛教净土信仰的表达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态度的体现。
诗词关键字: 他方 朝夕 供养
相关诗词
  • 1
    [清]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 2
    [清]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3
    [先秦]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