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倪云林小幅山水》

云林隐者绝风流,尝到涧西山寺游。
下马脱巾青竹里,题诗写画野泉头。
房山墨法谁能得,谢朓襟怀自可侔。
便拟梁溪一相觅,桃花春水隔芳洲。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位隐逸山林的高士,展现出风流雅致的生活情趣。在诗歌的开头,作者就直接点出了这位隐者的特点——“绝风流”。 隐者常常到涧西的山寺游览,体验山林之趣。他下马脱巾,在青竹丛中自在行走,野泉流水之头,他题诗作画,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自然洒脱的风度。这里,“下马脱巾”的动作,展示了他不拘小节,放浪形骸的个性;“题诗写画”则体现出他的文人雅趣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诗中提到“房山墨法谁能得,谢朓襟怀自可侔”,可以看出隐者对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以房山的墨法作画,胸怀谢朓般的诗情画意,寄情山水,逍遥自在。 最后,诗人表示想要到梁溪寻找这位隐者,但却被桃花春水和芳洲阻隔。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现出诗人对隐者生活的向往,也带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遗憾感。 整首诗以隐者为主题,赞美了隐者的高洁品质和潇洒风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羡慕。诗歌语言生动,意象鲜明,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创作背景
《题倪云林小幅山水》是明朝文人完璞琦公创作的一首题画诗,用于描绘和赞美倪瓒(字云林)的山水画作。其创作背景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倪瓒画作的欣赏:完璞琦公欣赏倪瓒的山水画作,被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境所吸引,因此产生了创作题画诗的欲望。 2. 抒发情感:完璞琦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倪瓒艺术才华的敬佩。 3. 诗歌与画作的结合:在古代中国,诗歌与画作常常相互结合,诗人为画作赋诗,以增加画作的艺术价值。完璞琦公的《题倪云林小幅山水》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综上所述,完璞琦公的《题倪云林小幅山水》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对倪瓒画作的欣赏、抒发情感以及诗歌与画作的结合。
诗词关键字: 墨法 襟怀 题诗
相关诗词
  • 1
    [明]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
    回风卷落叶,飒飒带沙尘。
    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榛。
    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
    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
    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 2
    [唐]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 3
    [唐]
    去者不可忆,旧游相见时。
    凌霄徒更发,非是看花期。
    倚玉交文友,登龙年月久。
    东阁许联床,西郊亦携手。
    彼苍何暧昧,薄劣翻居后。
    重入远师溪,谁尝陶令酒。
    伊昔会禅宫,容辉在眼中。
    篮舆来问道,玉柄解谈空。
    孔席亡颜子,僧堂失谢公。
    遗文一书壁,新竹再移丛。
    始聚终成散,朝欢暮不同。
    春霞方照日,夜烛忽迎风。
    蚁斗声犹在,鸮灾道已穷。
    问天应默默,归宅太匆匆。
    凄其履还路,莽苍云林暮。
    九陌似无人,五陵空有雾。
    缅怀山阳笛,永恨平原赋。
    错莫过门栏,分明识行路。
    上智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