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郑录事赴太原》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并州。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思念的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悲叹。 首联“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诗人用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的感叹。曾经的青春美貌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白发苍苍,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让人心生悲凉。 颔联“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在这里,诗人用一个“重”字,表达了多次离别的痛苦,而“北风愁”则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增添了诗人内心的痛苦。 颈联“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这两句诗描绘了具体的景色,胡地的寒冷和汾水的流淌,形成了鲜明的画面感,也隐喻着诗人的内心状态:虽然环境寒冷,但内心的情感却像汾水一样绵绵不绝。 尾联“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并州。”这里提到了卢谌,诗人的旧友,也是他的故吏,将要返回并州。这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怀念和悲哀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流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悲叹。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是一首很好的抒情诗。
创作背景
《送郑录事赴太原》的创作背景与唐朝的历史事件有关。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为了平定叛乱,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而这些战事主要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的南方漕运,主要通过河南输送关内,但由于战乱,使得关内发生了饥荒。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张南史创作了《送郑录事赴太原》一诗,来表达对经历战乱的兄弟姊妹的怀念之情。
诗词关键字: 白头 北风 红颜
相关诗词
  • 1
    [明]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 2
    [魏晋]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 3
    [唐]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
    分疆锡社,派别支流。
    居卫仕宋,臣嬴相刘。
    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
    粤自太原,播徂江澨。
    礼丧贤隐,时屯道闭。
    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
    自东施西,择木开宇。
    田彼河曲,家乎汾浦。
    天未厌乱,吾将谁辅。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
    不常厥所,于兹五迁。
    欲及时也,夫岂愿焉。
    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爰述帝制,大搜王道。
    曰天曰人,是祖是考。
    礼乐咸苦,诗书具草。
    贻厥孙谋,永为家宝。
    伊余小子,信惭明哲。
    彼网有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