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水西头破茅屋,绍兴初载旧书生。 门无车马终年静,身卧云山万事轻。 三釜昔伤贫藉禄,一廛今幸老为氓。 断蓬不是无飞处,莫与飘风抵死争。 |
| 青衫闸转云间路,河水分流过武塘。 客路惯经风雨恶,诗情不减少年狂。 鱼盐市井三吴俗,番岛舟航十丈樯。 杨柳之堤鹅鸭聚,家家茅屋似淮乡。 |
| 君不见茅屋下,四壁床敷窄。 又不见朱门中,金碧锁空宅。 宅成更欲致良材,水浮陆走空山泽。 茅屋区区诚已疏,朱门汲汲彼何迫。 劝君勿学伏波老,自诡裹尸须马革。 又勿学金谷人,绮窗阿阁绵阡陌。 但令庭宇洁,颇与尘嚣隔。 市声不至乱琴书,厨烟可免衢咽哑。 庶几家人安,亦使我心获。 吾宗开敏姿,富有济时策。 栋宇著易象,义不假探索。<... |
| 正徯朝阳听凤鸣,忽传鹈鴃作秋声。 百年事会纷成毁,一日光阴屡晦明。 张霸安能识时务,翟公久自风交情。 人间快意真难待,茅屋看山了此生。 |
| 北山之北寄柴扉,茅屋参差倚翠微。 老罢那知还作客,春深无奈苦思归。 淹留恐复荒三径,潦倒宁堪护六飞。 乘鹤双凫成底事,不应容易裂荷衣。 |
| 为爱刘郎驻玉华。 暗将心事许烟霞。 石田茅屋老生涯。 铁笛不须从二草,头巾长拟挂三花。 他年人说漫郎家。 |
| 得君佳句清如玉,秋色惊人换物华。 老境侵寻真有感,故园隔绝更兴嗟。 女萝绿遍牵茅屋,乌桩红明映落霞。 欲酌一尊浇磊块,几时邀子过田家。 |
| 路转峰回觉有村,数间茅屋瞰山阴。 午炊已饱翻匙玉,腊醖仍拚挂杖金。 穷去作文和鬼送,兴来得句倩蝉吟。 一声横笛斜阳外,吹起江湖万里心。 |
| 草树天边碧,溪流雨外浑。 仆夫经燕岫,筋力尽龙门。 斜日当幽径,轻风度晚村。 築场茅屋底,约{上四下各}似东屯。 |
| 青旗猎猎又村庄,仙景还他是水乡。 人近七旬头未白,山无重数叶初黄。 稻畦明月家家酒,茅屋清歌处处霜。 满地菊花秋欲老,客怀牢落愧重阳。 |
| 天下名山说武夷,高峰晴树碧云齐。 望穷石鼎疑无地,行到山根却有梯。 茅屋成村多卜隐,草书悬壁半留题。 几时扫断红尘路,一叶渔舟九曲溪。 |
| 溪边茅屋两三椽,宽窄其如一钓船。 几树暮鸥篷底看,一瓢春酒雨中眠。 旧愁无复来心上,新梦何由到枕边。 我亦江湖钓竿手,菰蒲丛里住多年。 |
| 青蘋叶底声蓬蓬,当年曾号襄王雄。 秋高八月势转急,忽来吹我茅屋东。 令我夜坐难秉烛,使我发白成老翁。 吁嗟! 恨尔之秋风。 风。 ¤ |
| 三间茅屋陋无人,聊著投荒罪垢身。 此地相逢应有数,他年重见复何因。 雅骚我岂堪嘉赠,逸足君宜据要津。 更把一尊当雨霁,坐看冰鉴拓秋旻。 |
| 烂烂白眼安在哉,只今怀抱向谁开。 端知脊梁只似铁,想见舌本长如雷。 茅屋关心句突兀,藜羹不糁胸崔嵬。 江头日日望好语,有底都无驿使来。 |
| 柴门任风开闭,茅屋尽日虚閒。 站揍粗茶淡饭,报答流水青山。 |
| 诸老鸣靴日上朝,有人幽处厌喧嚣。 江乡十月稻成熟,茅屋一灯山寂寥。 天不与生犀插脑,人今能风宝围腰。 从吾所好宁相误,洙泗坛荒有玉条。 |
| 书生作计已差殊,况复真穷五技鼯。 空费寸阴酬急羽,还同斗米饱侏儒。 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 茅屋春寒明月夜,梅花曾与寄声无。 |
| 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 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 |
| 松菊秋来好在无。 寄声猿鹤莫情疏。 渊明不老久踟蹰。 打鼓枫林谁作社,枕溪茅屋忆吾庐。 去年醉倒倩人扶。 |